让老年人“支撑中国现代化”,第一步是取消考公35岁限制

类别:资讯动态_热门资讯   时间:2024/9/9 13:34:11   点击:285   标签:老年人 日本 中国 年龄 制度 创业者 年轻人 岗位 用工 工作岗位 金融 企业 规定 国家 智能化 干部 司机 注册资金 义务 资本 消费者 劳动力 年均收入 机械化 党政部门 老人 农业 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单位 主席 企事业 行当 东南亚 教授 体力 贷款 问题 实际 现实 创业 年龄特征 新生 时任 消息 重点 窃以为 目的 条件 青年人 情绪 混日子 断崖 日本首相 民工 会议 目标 大力 应聘者 传导 悲观失望 摸鱼 人口 安倍晋三 公库 服务员 保安 因素 委员会 改革开放 人为 意思 学术 论坛 视频 妇女儿童 农村 比重 人口学家 证明 就业者 理想 高龄 身体 员工 采取措施 人民币 康健 全世界 图虫 高端 中老年人 资金 墨西哥 印度 人力资源 思想 干部队伍 商法 方面

随着体力因素的消退,越来越多新创工作岗位,可能给30岁的人是合适的,给70岁的人也是合适的。撰文丨任大刚9月7日,在一个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称,虽然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是老年人口规模非常大,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在不断提高。蔡昉表示,要把这个群体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动力,而不能认为是负担,要把这个群体转变成人力资源、消费者,才能支撑中国现代化。01一对古怪的矛盾蔡昉教授是人口学家,1956年生人,今年68岁了,却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他以其亲身实践,证明了只要有实际工作能力,年龄不是工作的先决条件。但像蔡昉教授这样,60岁“到点”,还能“自愿地”活跃在工作第一线的,却是极少数,很多人40来岁就主动或被动等待退休,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一种古怪的奇观:一方面,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很多人忧心将来“人”不够用怎么办…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