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日报刊文:防止“院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被滥用甚至被利用
类别:资讯动态_热门资讯 时间:2024/8/22 10:26:00 点击:209 标签:院士 科学院 学术 机构 外籍 欧洲 利用 联合国 科技 外国 刊文 公信力 名称 申报 国家 程序 全美 俄罗斯 权威性 亚太 责任 语境 舆论 误导 背书 道具 会士 浑水摸鱼 社会 民间 中文 焦点 概念 站台 装点门面 会员 可乘之机 担负起 科技日报 项目 全国 世界 学者 制度 投机 主义 诸如 相提并论 成员 中国工程院 地位 文化 差异 关系 协会 俄罗斯科学院 科学 创造性 盲目 字样 指标 实力 部门 地方 性质 水平 中国 条件 工作站 消息 形形色色 非政府 中国科学院 名字 标准 科技交流 政府 含义 官方 个人 含金量 简言之 端倪
近年来,有关国内学者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等组织“外籍院士”的消息时有出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些听起来名头不小的组织,是不是官方举办的机构?其“院士”的含金量究竟如何?是不是和我们的两院院士一样?通过不太复杂的查证,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比如,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一个“非政府公共协会”;联合国科学院与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也非国家学术机构,而是“全俄罗斯公共创造性科学组织”。对于这些机构,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民间注册的学术组织。它们与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名称相近,但学术水平不可相提并论。在机构的注册和名称使用上,国内外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一些国家,冠以“世界”“亚太”“全美”等字样的组织,都可以随便注册。而在我国,注册含有“中国”“全国”“国家”等的名称,是要遵循严格审批程序的,因为名字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公信力。不难理解,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