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新站开站,专家:考察范围达300-500公里,形成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

类别:资讯动态_热门资讯   时间:2024/2/7 16:15:48   点击:270   标签:南极 秦岭 中国 考察站 海洋 罗斯海 模式 气候变化 科学 能源 通讯 科考 扇区 过程 实验室 全球 国际 系统 全域 极地 结构 区域 中山站 中心 空间 南大洋 平台 海冰 环球时报 科研 新站 海域 海洋学 样品 剑锋 内陆 单元 住宿 人员 理念 越冬 圈层 历史 冰架 方面 两翼 考察队 数据 冰盖 物理 研究员 生态 德国 刘燕辉 重点 环廊 风能 中央 十字星 冰间 太阳能 生物 西南 记者 意大利 优势 度夏 地理 围护结构 范围 阿德利 作业 太平洋 幕墙 模块化 利用 智慧 空白 餐饮 能量 美国 智能 远程 鲸鱼 大量 问题 东西 冰冻 学科 全世界 记录 功能区 观测网 中尺度 冰芯 主楼 数据管理 建筑师 技术 短波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该站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新站的建立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秦岭站作为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越冬考察站,未来将在我国南极科考中发挥重大作用。据了解,秦岭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该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主楼由中央环廊和东西两翼构成,各功能区高度集成、彼此衔接。“新站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全装配方式建造,外围护结构采用装配式幕墙单元,内部标准使用单元,如办公、科研、住宿等部分,采用工厂模块化全装修建造模式,模块化率达到4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新站项目设计总指导刘燕辉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秦岭站的整体设计与科研…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