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谈“笑面官僚主义”:“软钉子”也是一种伤害
如今,群众和企业到部门单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但笔者在基层走访时也听到一种声音:一些基层群众说,尽管“门易进、脸好看、话中听”了,有时事情却还是比较难办,而因工作人员态度良好,做事又处处摆规则、讲流程,常让人办不成事也只能憋着。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把它叫作“笑面官僚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软钉子”。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环境下,“软钉子”要不得,其造成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不能忽视、不可纵容。那么,“软钉子”通常是如何“扮演”的,又因何而生,该如何拔除?图源:视觉中国一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措施的推进和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化,群众和企业办事越来越顺畅、方便,“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已经成为主流和常态。然而,也有一些角落中还小吹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变着样儿地给老百姓“添堵”。其中的“软钉子”现象,就为人诟病但又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