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ICC通缉,普京到访蒙古国,开出一个条件,要让中俄大事办成

抵达蒙古国后不到24小时,普京就赶着见中国客人,帮中方办一件大事,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普京要在与中方见面前,抢先对蒙古国进行访问?在9月2日深夜,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蒙古国。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国是国际刑事法院(ICC)成员国。因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ICC迅速发声,要求蒙古国逮捕普京。对此,蒙古国无动于衷,依然以最高规格接待普京,派出外长等高官到机场迎接。在访问期间,普京与蒙古国高层进行了小范围和大范围两场会谈,就发展俄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行磋商,还讨论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并签署了多份双边协议。值得一提的是,普京上次访问蒙古国,还是在5年前。而且就在9月3日,俄罗斯海参崴举行了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中方高层出席。克林姆宫已经确认,普京将出席这场论坛,并与中方高层举行会谈。那么,为何在与中方见面前,普京到访了蒙古国?有分析指出,普京这次出访,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稳…

普京访蒙三件事:一个仪式,一个项目,一个机会

据俄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9月3日开始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当地时间9月2日晚,普京就已飞抵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在俄乌军事冲突持续紧张的背景,普京出访必有至关重要的事务。上次他去阿塞拜疆是为了稳定高加索大后方局势,这次来蒙古国也不例外。简单说,普京此行是为了三件事:一个仪式,一个项目,一个机会!一个仪式9月3日,普京将在乌兰巴托纪念哈拉哈河战役胜利85周年纪念仪式。8月29日,在临行前,普京给呼日勒苏赫发了一封贺电,祝贺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革命军共同战胜日本军国主义85周年。普京指出:在战争时期形成的传统友谊和相互支持已成为莫斯科和乌兰巴托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可靠基础。哈拉哈河战役,也称为诺门坎战役(也译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11日,苏日两军在诺门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及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军事冲突,6月…

冒险出访蒙古国,普京要用自己做赌注,为俄罗斯赌一个未来

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邀请,普京敲定9月3日出访蒙古国。这是时隔5年,普京再访此地。在乌军突袭库尔斯克、俄乌冲突走向发生巨大变化,以及西方持续施压背景下,普京为何要冒着被“逮捕”的风险出访蒙古国?蒙古之行的深意何在?自去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ICC)签发对普京的逮捕令以来,普京还没出访过任何一个ICC成员国,而蒙古国正好就是ICC成员国之一。西方国家和乌克兰迅速反应,要求蒙古国履行义务逮捕普京。普京敲定出访蒙古国不过到目前为止,蒙古国并没有任何回应,而是向俄罗斯保证,不会为难“俄罗斯朋友”。俄罗斯方面则明确表示,他们为普京此行做了精心准备,不担心其安危。言归正传,在俄军尚未驱逐攻入库尔斯克的乌军之际,普京不坐镇后方指挥,反而冒着风险出访一个ICC成员国,足见蒙古国之重要。首先,蒙古国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苏联时期,蒙古国曾是苏联的亲密盟友。独立后,蒙古国在外交上…

“北溪”疑云再现,爆炸案“元凶”跑了?

6个人,花30万美元,就炸断了价值200亿美元的“北溪”管道,在全世界关注之下,嫌疑人还跑路了?如此曲折离奇的经过,不是电影,而是媒体的新闻报道。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近两年后,美国和德国的媒体最近发声,说“北溪”是乌克兰炸的,还公布了嫌疑人的姓名、照片。只不过,德国媒体说嫌疑人已经跑了,背后还有波兰的影子。“北溪”管道爆炸案调查到什么新情况?真凶是否已浮出水面?今天《夜观天下》一起聊聊。美德媒体异口同声:乌克兰干的2022年9月26日,“北溪”管道爆炸,一方面断了俄欧之间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大量天然气泄漏搅动25万吨海底污染物,带来严重环境危害。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北溪”管道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爆炸后共有4个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为了找到凶…

广西一村庄内涝4个月,出行需靠自制竹排,当地通报

近日,广西忻城六安村村民反映村子内涝已持续4个月,出行需靠自制竹排,引发关注。8月28日,忻城政府网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地同期降雨量较去年多了近一倍,且地质情况特殊,积水持续上涨,前期排涝效果不明显。当地持续组织对群众用电、用水、交通出行等生产生活进行保障。此外,当地正准备加快推动隧道开挖,打通隧洞进行排水,永久解决该屯的内涝问题。图源:央视新闻通报全文如下:2024年4月以来,忻城县大塘镇遭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根据忻城大塘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2024年4月1日至8月27日大塘镇累计降雨量为1422.0mm,与去年同期(741.3mm)相比,偏多9成。位于S305省道边的忻城县大塘镇六一村民小组以及附近的二组村民小组、三组村民小组由于地处岩溶洼地内,排水不畅,形成内涝。据统计,六安村共有149户482人,实际常住74户180人,此次内涝有44户73间房屋被淹,内涝过水面积达450亩,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90.5…

美国军营水污染恐致癌:约100万人受影响,超54万人索赔

【文/观察者网 齐倩】据路透社和彭博社8月21日报道,一份新的法庭文件显示,因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勒琼军营持续数十年之久的严重水污染问题,美国海军已收到超过54.65万份索赔申请。这使勒琼军营水污染事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伤害案件之一。文件称,上述数字可能会上下波动。目前,美国海军正审查于截止日期(8月10日)前收到的申请。美国海军没有提供更进一步细节,但表示会“致力于尽可能公平、迅速地”解决每一份索赔申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勒琼军营 外媒资料图据介绍,勒琼军营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上世纪50年代开始,勒琼军营的饮用水一直受到危险化学物质污染,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污染原因被归咎于燃料库及污水维护不善。美联社此前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受污染的水源通过管道被输送至营房、办公室、家属区、学校和医院。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后来承认,在1953年至1987年期间,勒琼军营水中的化学物质…

俄外长谈“北溪”爆炸案调查:德国的这种做法很可耻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8月19日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德国应该回答所有问题。首先,他们不应该拒绝提供已发现的事实,对我们要求的哪怕是随便一个信息都不会通过官方渠道提供,反而是在媒体上爆料,这表明所有这一切都是故弄玄虚,整个行动旨在以某种方式转移公众舆论对真正的执行者、犯罪者和雇凶者的注意力。”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将坚持进行透明的国际调查。拉夫罗夫称,“德国失去了能源的长期基础,进而失去了利用俄罗斯廉价天然气进行经济发展的福利,德国默默屈从于此的做法很可耻。”今日俄罗斯网站19日报道,俄外交部第三欧洲司司长奥列格·佳普金说,俄方已正式向德国提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调查的要求。佳普金表示,德方将一名乌克兰公民作为在波罗的海实施恐怖主义行为的嫌疑人列入通缉名单。鉴于德国媒体长期散播肇事者与任何国家无关的观点,这可能导致“北溪”爆炸案在没…

俄驻美大使:未经美国默许,乌克兰不会袭击北溪管道

对于《华尔街日报》近期把“北溪”遇袭归咎于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一事,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8月16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不相信乌克兰会在没有美国默许的情况下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美国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乌克兰,俄罗斯将查明并惩罚袭击事件的真正幕后黑手。“他们试图将所有责任转嫁给乌克兰傀儡。”安东诺夫在声明中说,“我们将努力查明爆炸案的真正肇事者并加以严惩。”他表示,如果美国“不使眼色(the wink)”,乌克兰不可能袭击“北溪”。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事实上,我们正在谈论的是(美国)默认恐怖主义合法化,即使涉及盟友的领土也是如此。”安东诺夫说,“美国实质上已对类似犯罪发出许可信号。”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安斯基16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媒的报道正试图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以掩盖这起事件的真正肇事者。“没有人会相信‘北溪’天然气管道是由一群不清醒的乌克兰潜水员破…

波兰总理回应“波兰参与破坏北溪管道”指责

财联社8月18日电,对于德国情报局前局长本周表示北溪管道破坏事件“得到乌克兰和波兰最高层批准”一事,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周六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致北溪1号和2号的所有发起人和赞助人,你们今天唯一应该做的就是道歉并保持沉默。

德国情报局前局长:波兰有可能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财联社8月17日电,德国情报局前局长奥古斯特·汉宁16日在接受德国媒体《世界报》采访时表示,波兰很可能参与了2022年9月发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汉宁推测,波兰时任总统杜达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能就爆破天然气管道达成了“一项协议”,波兰为破坏分子提供了后勤支持。他强调,如果没有波兰军方和情报部门的支持,乌克兰团队就不可能实施爆炸。他还声称波兰故意阻挠德国对事件的调查。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