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76%的美籍华人认为,朝着错误方向前进的美国助长了歧视和仇恨

【文/观察者网 赖家琪】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地缘政治问题上摩擦不断,中美两国关系陷入冰点。美国彭博社9月26日援引一项最新调查报道称,受此影响,大多数美籍华人都面临着种族歧视。当地时间9月25日,美籍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联合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这份基于504名美籍华人回答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美籍华人认为“朝着错误方向前进”的美国助长了针对他们个人的歧视和仇恨言论。报告称,疫情以来,反华和反亚裔的仇视情绪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持续,对亚裔美国人在情感、健康、经济和社会上造成了严重而持久的伤害。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平均每月至少经历一种形式的歧视,其中85%的人认为这种偏见是基于他们的种族、民族、口音或姓名的。亚裔美国人游行抗议,呼吁停止对亚裔的歧视和仇视。 外媒图片除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歧视外,美籍华人还受到来自媒体以及联邦…

44年来中国首次试射这类导弹,美国竟表示称赞

这不是笑话。在中国44年来首次全射程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后,美国五角大楼竟然对中国表示称赞,认为中国在发射前对美国进行了通报,这提高了透明度,也表明中美军方之间的沟通在改善。可是,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儿。当你弱小时,他们说你呼吸都是错的。当你强大时,你横着走路他们也会为你鼓掌。不过,中国不管是弱小时还是强大时,我们都不会横着走路。横着走路的是螃蟹,还有迷信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某些非主流文明国家。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仁者无敌”,就有人提出“兼爱、非攻”。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早了87年。不仅如此,郑和的船队也远比哥伦布的船队先进且强大。但是,中国人不是去殖民的,也不是去抢劫的,更不是去搞种族灭绝的,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凭借武力欺负弱小国家,是只有未开化的蛮夷才会干的事情。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说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开创一种新的文…

“脱钩”6年美国赢了吗? 中国特使:对华影响有限,但警惕这个趋势

▎ 中国气候变化特使刘振民在太和文明论坛发言。图自太和智库编者按9月20日,第八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在京举行,分论坛主题为“展望国际政经变局,共谋安全发展之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球经济碎片化有什么具体表现?美欧等发达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背景下,还能相信经济全球化的韧性和生命力吗?《凤凰大参考》整理发言精彩内容,以飨读者。核心提要1. 刘振民表示,中美脱钩起源于特朗普政府,其动机是减少逆差并引导制造业回流,拜登政府则赋予其战略层面考量,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并开始“友岸外包”切断与中国合作。但从效果看,中美商品贸易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2023年较2022年同比下降11.6%,“脱钩”还没对中美合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美欧等发达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针对中国所谓去风险行…

美发布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有关规则,商务部回应

问: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商务部发布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的拟议规则,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答:中方注意到美方发布的拟议规则。美国商务部拟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在美国使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近年来,美方对中国汽车加征高额关税、限制参加政府采购、出台歧视性补贴政策,现在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污蔑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不安全”,限制在美国使用。美方做法毫无事实依据,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严重影响中美在网联车领域正常合作,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美方做法也是利用政府力量干扰企业经济商业合作的非市场行为,构成经济胁迫。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的错误做法,立即撤销相关限制措施,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新加坡总理: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和安全问题外溢更多领域,乌云笼罩天际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彭博社当地时间9月23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当天出席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成立50周年晚宴,他在致辞时警告称,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经济活动从安全角度进行审视,如今可谓是“乌云笼罩天际”(dark clouds over the horizon)。“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中美之间争夺主导地位和领导力的竞争日益激烈。”黄循财称,尽管中美双方继续保持接触,但彼此存在着深切的相互怀疑和不信任。他还指出,中美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但双方也都在为可能出现的冲突做准备。因此,国际上越来越多经济活动,都受到了安全因素的影响。“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安全问题正在外溢到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黄循财忧心地表示,过去几年间,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已经受到了限制;而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不少国家发现他们无法生产足够的口罩、检测器材,以及呼吸机等物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谢锋: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谁的“恩赐”

2024年9月2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华盛顿侨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美建交45周年晚宴上发表致辞时强调,中美要夯实相互尊重的基础,以平等的方式加强对话。谢锋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国与国相处的应有之义,首先要树立正确认知。中国的发展,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也得益于一个总体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从来不是谁的“恩赐”、靠搭谁的“便车”,也从来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将中国视为“假想敌”进行遏制打压,忽视了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低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强决心,歪曲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也违背了大多数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心声,只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美方6次游说越南无效,苏林转身找上中国,就中越关系再次交底

美方6次游说越南无效,即将到访美国的苏林,在出发前找上中国,就中越关系对华交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6次对越南进行游说,美国究竟想要达到怎样的意图?在完成对中国的访问后,越南领导人苏林迅速确定了外访第二站,那就是前往美国。对这个情况,外界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苏林在上任时就强调,他会延续前任越南领导人竹子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策略,与世界各国发展良好关系。但在苏林访美前,越南防长潘文江就到访了五角大楼,明确提到要进行国防工业合作。还有消息称,越南考虑引入美国的F-16战机。从这些情况看,苏林所谓的坚持“竹子外交”,其实是想要利用中美博弈的国际局势,尽可能给越南争取更大的利益。然而,越南这套所谓的“左右逢源”策略,能操作的空间非常小。一方面,从美国“既要又要”的外交作风看,他们几乎不考虑他国的利益。据美国CNN等媒体报道,从今年1月起,美国高…

反击战开打,中方釜底抽薪,美国尝到反华苦果,大批订单移交巴西

美国对华展开制裁打压,中方全面反击让美国尝到反华苦果,在大批农产品订单移交巴西之后,美国会改变对华强硬路线吗?虽然现阶段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因为拜登政府高层的密集访华而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拜登政府似乎并不打算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依然想着对华发难和施压,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前不久,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税率分别是电动汽车100%,太阳能电池板50%,其他商品则是增加25%。总结起来就是美国想要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贸易战,重现建立自己在中美经贸合作的“绝对主动地位”。对于美方这一系列公然挑衅的行为,中方也自然不会坐以待毙。9月18号,英国路透社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指出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的形势并不乐观,除了中国需求总体减弱以外,还有巴西竞争和美国国内物流的问题,这三个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美国整体的大豆出口情况。事实上,英国媒体可能还忘记…

新加坡学者:拜登政府有些经验教训,孤立中国是行不通的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拜登政府从上任之初就非常喜欢说:嘿,我们要孤立中国,我们将孤立中国。但过了两三年,他们意识到自己做不到……”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播客节目20日发布的专访中,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就中美关系、世界地缘秩序等话题发表看法。马凯硕表示,他并不认同所谓中美竞争是“新冷战”的说法,因为与美苏关系不同,中美联系密切,竞争也更加激烈。他预测,今年大选不会改变美政府对华施压的政策走向,美国仍会尝试各种手段阻止中国崛起,但拜登政府已意识到孤立中国行不通。他还指出,世界秩序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欧洲应该接受经济地位下滑的现实,学会与亚洲国家分享权力。他建议英国是时候把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印度了,因为否决权不是为“昨日强国”准备的,英国再也无法建立“日不落”帝国,经济体量“永远无法”跻身世界前五了。马凯硕接受采访画面《海峡时报》播客节目“拜登政府…

美副国务卿鼓吹“中国威胁”,赖当局加码配合,误判形势恐自陷危机

近期,在共和党主导之下,美国众议院经历了一个疯狂的“中国周”(9月9日—13日)。一周期间,共通过了28项反华、遏华法案,涉及对中国产品及企业的限制、涉港涉台及中美教育科技交流等诸多内容。不止于此,当地时间9月18日,美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还专门举行以“印太地区大国竞争”为主题的听证会,继续炒作“中国威胁”。出席听证会的美副国务卿坎贝尔与一帮反华议员相互唱和,大肆声称,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挑战”、“与中国面临的多方面挑战相比,冷战都显得相形见绌”。现年67岁的坎贝尔在美国政界一向有“印太沙皇”之称,是美国政府亚太及涉华政策体系的关键设计者。他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印太是美中竞争最激烈的地区,而且越来越全球化”;要在印太地区“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来遏制中国。他并认为,中国真正对美国造成威胁之处“是在国际组织,我们必须在那里有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是…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