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图书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发布讣告

讣告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力寻突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求实求真,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持久而明确的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先生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围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极力助推中国高能物理发展;促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建立…

俄乌问题成美大选关键,特朗普反击将至,重压下哈里斯或打中国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8月5日,距离美国大选还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前几天我一直在和大家强调,未来90天,国际环境可能会出现很多变数,其中重大变数之一就是中东局势。而除了中东局势,俄乌战争也是目前拜登政府,包括民主党团队十分关心的,他们迫切希望俄乌战争能够赶快结束,至少能够缓和,因为这样可以给哈里斯以及民主党团队带来一个重大的外交成绩。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问题可能并不简单。01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如果他当选,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显然,哈里斯团队和特朗普团队,他们的立场是大相径庭的。但问题在于,普京会如何选择?对此我大胆猜测,如果我是普京,我一定不会选择现在结束俄乌战争,而是坐等特朗普上台。因为如果特朗普上台,他宣布在24小时之内结束俄乌战争,那么一定是撤回对乌克兰的支持,一定是对俄罗斯有利的。而且从特朗普和普京两人惺惺相惜的角度来看,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相通…

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交往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海外华人在国家建设的许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籍华裔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就是典型的代表。李政道因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备受世人称道。从1970年代开始,李政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作出了独特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建设,博士后制度的创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等等,都与李政道密切相关。那么,李政道的报国之举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这当然首先归因于李政道的赤子之心、远见卓识和出色的动员能力,但也离不开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鼎力支持,邓小平就是最大的支持者。笔者依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李政道文选》等信史资料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藏档案文献和口述史资料,较为系统地梳理出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交流历程和内容,分析…

追记物理学家李政道:多次回国访问讲学,设立基金资助本科生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8岁。他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李政道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网站资料,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获这一世界最高科学荣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鉴于李政道在相当广泛的科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李政道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是对祖国充满深厚感情和眷恋的爱国科学家,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

李政道曾两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李政道简略生平1926 年 11 月 24 日 , 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中西合璧的殷富商人基督教家庭, 上有两个胞兄(李宏道、李崇道), 下有两个胞弟(李达道、李学道)和一个胞妹(李雅芸)。 淞沪会战后, 中国战败, 上海市区沦陷, 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进入“孤岛”时期。李政道教授为了躲避战乱, 李家决定马上搬家, 临时租住在英租界卡德路(今静安区石门二路) 19 号原马易尔住宅楼二层。 1941 年 12 月 8 日凌晨, 珍珠港事件爆发数小时之后, 日军又侵占了法租界和整个公共租界, 上海全城沦陷, “孤岛”时期结束。李政道和秦惠䇹结婚照12 月 22 日, 李政道和二哥李崇道(1923—2016)一起离沪南下开始逃难, 辗转于大后方。 李政道历尽磨难到达赣南, 1942 年秋跳过高二下学期直接入读江西赣县基督教联合中学。1943 年夏, 李政道因故未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在贵阳以同等学力考取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受束星北(1907-1…

杨振宁曾经评价李政道: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经济观察网多方获悉,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世界杰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在旧金山因病逝世,享年98岁。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起,他先后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就读。1950年,他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1月,李政道入籍美国。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7年,凭借宇称不守恒理论,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李政道也成为史上第二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2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秦惠䇹一起首次回访中国。同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北京首次接见李政道夫妇。此后数十年,李政道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李政道为促进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

云南辟谣一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汛情谣言

辟谣:云南辟谣一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汛情谣言详情:近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有关云南西双版纳州汛情的视频,画面显示洪水泛滥场景,并配文称“我们美好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了”。经当地网信和公安部门调查,该网民沙某所发的视频,系将其他地区洪灾的影像画面与本地汛情拼凑在一起,属于编造、散布虚假视频。沙某对发布不实信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警告,并责令删除相关视频。(来源:“网信云南”微信公众号)  误区:喝绿茶能抵御电脑辐射?真相:喝绿茶不能抵御电脑辐射。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且误导性很强。绿茶确实富含抗氧化物质,如儿茶素,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比如增强免疫力、减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然而,抗氧化物质并不能阻挡或减弱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电脑辐射主要是指电磁辐射,它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其强度通常很低,对人体的危害也…

1分钟回顾李政道生平

8月5日,据澎湃新闻消息:记者从王垂林等多位李政道教授友人方面获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和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等。作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发现了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和杨振宁教授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还做出了…

从“神童博士”到诺贝尔奖得主——记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人生求索

文/ 本刊记者 王学信半个世纪前,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有两位年轻的中国人第一次站到了诺贝尔奖领奖台上,他们就是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杨振宁博士。当时,杨振宁35岁,而李政道年仅31岁,他和杨振宁成为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骄傲。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以及该理论在实验中被吴健雄博士加以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被授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诺贝尔奖隆重而荣耀的颁奖仪式上,每位获奖者都要致答辞。李政道致答辞时先以中文开头,然后用英文,他说:“一个科学上的成就,是许多在同一或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者积累的结果。没有过去的经验,没有现在的激励,就不会产生我们今天的观念和知识;没有将来的实验,我们今天的观念与知识也不能进化。虽然这许多因素构成了任何进步的整体,人们往往只记得最后光辉的收获而忘记了其中辛勤的耕作。在今天的隆重仪式上,我格外感受到,有许多伟大的…

李政道是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8月5日,据澎湃新闻,从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垂林等多位李政道教授友人方面获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据了解,1957年4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凭借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爱因斯坦科学奖,同年10月30日,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持的是中国护照,是首次登上诺贝尔奖坛的中国人。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