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下,诸如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如何面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完备的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2024年4月19-25日,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在上海召开。临床、科研、流行病学等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国际和国内感染病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探索感染学科新发展格局。作为此次大会主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感染性疾病的挑战,并未随着新冠疫情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而减弱,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中,首次出版《2024感染性疾病前沿进展与展望》报告,这一报告集合感染科、流行病学等领域专家的智慧,就近期全球感染…

警惕!日企疯狂,洋中药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作 者丨张静波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但青蒿素的核心技术专利,却被瑞士诺华公司抢注,外企占领了全球80%的青蒿素药物市场,中国企业只能出口一些原料。过去数十年,这样痛心的事,在中药产业屡次发生。刚刚,这道旧伤疤又添了新伤口。2023年4月24日,日本津村宣布:以2.5亿元收购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辰济药业,始创于1918年,前身是宝鸡制药厂,再之前叫达兴堂,是中国百年老字号。旗下拥有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和44种国家基本药物。但随着辰济药业被收购,这些产品,眼看着进了日本人的挎包。这并非日本津村在中国第一次出手。2022年,津村宣布与中国儿童中成药龙头武汉健民集团合资。健民集团前身,乃中国四大药号之一的叶开泰,其产品龙牡壮骨颗粒,曾被列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津村之所以盯上这个385年历史的老字号,野心显而易见。根据合资意向书,叶开泰国药持有的部分知识产权,将转移至…

所谓“中药之争”:一个重要问题不在中药

经常有对于中药的争论。其中,有些是社会习惯、个人好恶,有些是哲理层面。中药有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当然有。例如,黎润红、张大庆和我写了三本书、五篇文章(附件1提供它们的电子版下载地址和提取码),介绍的屠呦呦等从中药发现和研究单体化学分子青蒿素。所以,一般性争论中药是否有效,没有意义。在此指出:中药争论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利益问题,是以中药名义大规模销售伪劣商品的厂家及其相关的黑心资本。众所周知,中药传统的销售,是个体中医为个体病人看病,然后给药方,药方上有多味中药。病人或家属到中药房抓药,一个药房不够,还需要到另外的药房。每一个中医,给不同的病人看病,虽然西医可能诊断为同一个疾病的病人,在中医那里可能给不同病人开不同的药。而同一个病人,如果由不同的中医开药,又回不同。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这些不同,与西医很不一样。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不会因为医生不同而不同…

北斗、青蒿素等入驻服贸会综合展区序厅“珍宝馆”

原标题:北斗、青蒿素等入驻服贸会综合展区序厅“珍宝馆”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9月6日,是服贸会向公众开放的第二天,在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综合展区内,机器人优友为大家介绍的“服务贸易珍宝馆”吸引了很多观众围观:这里陈列着中国和世界各国合作创造的经典案例和珍贵宝物,包括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欧班列、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巴西“美丽山”二期供电工程等。  北斗卫星导航模型出现在综合展序厅。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2020年服贸会综合展厅的序厅,“珍宝馆”臻选了8件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经典“作品”,在实物展示的同时,深入挖掘实物背后的“服务”内容,寓意共建服务贸易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展厅内展出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模型让观众直观…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丁一凡: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原标题: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丁一凡: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中医药之所以得不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理解,主要是很多人仅凭经验,并没有完全弄懂中医、中药的原理。”9月5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建议,应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屠呦呦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创新的思维,把古方子里的有效因素提取出来,发明了第一代及第二代‘青蒿素’,解决了治疗疟疾的难题。”丁一凡认为,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思路去寻找,也可能在中医的方子里找到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或促进人体启动免疫功能的有效因素。  丁一凡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许多流行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从SARS到埃博拉,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到新冠肺炎,都是病毒在作怪。人类虽然没有特效药可以杀死病毒,却有自己的免疫系…

“屠呦呦班”首次招生!9年,15人!

原标题:”屠呦呦班”首次招生!9年,15人!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官微发布的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2020年计划招生15人,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学生本科阶段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教学培养和管理工作,研究生阶段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双方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本科阶段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

望海楼:推进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

原标题:推进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望海楼)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中西医结合,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和开发等,都是现代科学知识方法与古代用药经验相结合的科研成果。200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中医抗非典创造了3个0(零死亡、零感染、零后遗症)的奇迹。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更是体现了世界对于…

重庆培育出青蒿优质新品

原标题:重庆培育出青蒿优质新品  11月13日,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工气候室,廖志华教授在查看青蒿幼苗长势情况。  15年来,廖志华教授团队一直在进行优质青蒿种质研究,通过代谢工程育种和传统遗传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新型青蒿,其青蒿素含量比传统青蒿提高80%左右。目前新培育的青蒿幼苗已在北碚、酉阳和非洲的几内亚比绍等地试种成功,有望大面积推广,可有效解决全球青蒿素产量低、价格高、供应不稳定的难题。  青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重庆是全球青蒿的主要产地。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  特约摄影 秦廷富 摄

屠呦呦:与青蒿结缘 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原标题:屠呦呦:与青蒿结缘 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疟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声音铿锵有力。60多年来,她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

屠呦呦:蒿草青青 呦呦晚鸣

原标题:屠呦呦:蒿草青青 呦呦晚鸣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思源):如果屠呦呦没有发现青蒿素,人类与疟疾已持续千年的战争,也许依旧一眼望不到尽头。在抗疟新药品尚未问世的时代,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为儿童。如果以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科学家的伟大程度,那么屠呦呦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由于她的发现,过去二十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屠呦呦也许并非意识不到自己的贡献,只是相比于站在人群中央,她更加习惯的领奖台是一间弥漫着化学药剂气味的实验室。在85岁生日的前20天,她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向医而行1930年的冬天,一名女婴降生于浙江宁波开明街的屠家。屠家继三个儿子后喜得千金,喜不自胜的父亲吟诵《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吟完诗又对…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