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议会批准可向乌派兵,俄学者讽:不清楚谁训练谁?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再谈“向乌克兰派兵论”后,一直以来对此表示支持的北约国家立陶宛又蠢蠢欲动。据英国《卫报》9日报道,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提议,设立一个由西方国家组成的联盟,派遣军事人员进入乌克兰提供训练上的支持,可同时为乌提供“防空保护”。他强调,战前立陶宛就一直在乌训练乌军,现在完全可以恢复“这一传统”。另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lt)8日报道,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她已经获得议会批准,可以向乌克兰派遣部队进行训练。希莫尼特坦言,向乌克兰派兵或被俄罗斯视为挑衅,不过她补充称:“如果只考虑俄罗斯的反应,我们就不能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帮助。”对此,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梅热维奇称,“并不清楚届时谁将训练谁”。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 图源:视觉中国兰茨贝尔…

诺奖得主:美国压根没想过会遇到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了战略失误

(观察者网讯)日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专访。该专访文章于4月29日发布。谈及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时,斯蒂格利茨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从未预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因此“并非是中国出现贸易违规,而是美国出现了战略错误”。他举例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在十多年前便进行战略布局,而美国却毫无动作。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现年81岁,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先后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担任经济学教授。1993年至1997年,斯蒂格利茨在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升至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他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资料图)据介绍,斯蒂格利茨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由于在“充满不对…

外媒感叹:只有中国才是“下一个中国”,而非印度

英国《金融时报》4月24日发表的经济分析中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等领域领先海外竞争对手。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贸易壁垒仍然很高的国家,只有中国才是“下一个中国”。文章称,中国对人工智能的私人投资不断增长,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使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就其规模而言,中国已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中国人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近一半——超过美国、日本、韩国或德国。文章称,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惊人发展造就了5亿中产阶级,从2017年到2021年,其奢侈品市场规模增长了两倍,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8000万中等收入者加入潜在客户的行列。中国的乘用车出口,尤其是电动车销售,是一个应该值得关注的快速增长的关键行业。去年,中国几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1月份中国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7%,这里一直是全球电动车…

美方滥用单边贸易措施是一错再错(钟声)

美方应正视自身问题,停止滥用单边贸易措施,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尽快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来美方日前以莫须有理由,宣布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并无端指责所谓“中国不公平做法”,威胁针对中国钢铝产品采取包括提高关税在内的新的限制措施。美方这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不仅损害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也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美方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的申请书中充斥大量不实指责,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美方申请书将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视作美国造船业复兴的“最大障碍”。但正如美方自己所言,当前美国生产的商业船舶仅占全球商业船舶的1%,排名已从1975年的第一位降至当前的第十九位。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在多年前就已失去竞争…

访华前扬言制裁中国,美方罗列的任务清单,布林肯注定没法完成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4月初访华回国后,那位抛出“餐桌与菜单论”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要来了。据环球网报道,2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称,其国务卿布林肯将于4月24日至26日访问中国,届时将在上海和北京会见中方高级官员,讨论一系列双边、区域和全球问题。美国国务院这份声明罗列了一系列布林肯要与中方讨论的“问题”,从中美禁毒合作与军事交流、以美国政客老生常谈的台海和南海问题,一直扯到了中东局势和俄乌冲突。不过,别看美国国务院声明写得挺长,布林肯此次访华之行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与中方讨论所谓的“中国援俄问题”。布林肯上周还扬言制裁中国在上周举行的七国外长会议上,布林肯曾扬言“如果中国不停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相关技术’,美国将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实施制裁”。此外,英媒《金融时报》还宣称,布林肯将在访华期间“警告”中方,称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拒绝停止向俄罗斯提供电子元件和工业设备…

访华前扬言制裁中国,美方罗列的任务清单,布林肯注定没法完成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4月初访华回国后,那位抛出“餐桌与菜单论”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要来了。据环球网报道,2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称,其国务卿布林肯将于4月24日至26日访问中国,届时将在上海和北京会见中方高级官员,讨论一系列双边、区域和全球问题。美国国务院这份声明罗列了一系列布林肯要与中方讨论的“问题”,从中美禁毒合作与军事交流、以美国政客老生常谈的台海和南海问题,一直扯到了中东局势和俄乌冲突。不过,别看美国国务院声明写得挺长,布林肯此次访华之行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与中方讨论所谓的“中国援俄问题”。布林肯上周还扬言制裁中国在上周举行的七国外长会议上,布林肯曾扬言“如果中国不停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相关技术’,美国将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实施制裁”。此外,英媒《金融时报》还宣称,布林肯将在访华期间“警告”中方,称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拒绝停止向俄罗斯提供电子元件和工业设备…

俄外交部:美国不指望乌克兰胜利,只想让乌军撑到美国大选,以免破坏拜登形象

(观察者网讯)4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价值超60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法案,其中还包括清算被扣押的俄罗斯资产并转交给乌克兰的内容。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1日回应称,美国并不指望乌克兰可以胜利,援乌只是为了让乌军坚持到美国11月大选,以免“破坏美国总统拜登的形象”。根据俄罗斯外交部网站消息,扎哈罗娃21日就美国众议院通过援乌法案回答记者提问。“有一点是明确的:美国的统治精英,不分党派,都准备好向基辅政权提供武器,以便他们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继续对俄罗斯领土上的平民发动恐怖袭击,”扎哈罗娃称,国会通过法案,为拜登政府“窃取俄罗斯被冻结资产开了绿灯”。扎哈罗娃称,在持续的内部争吵之后,白宫并不相信乌克兰会获取“如神话般的胜利”,而是希望通过援助,帮助乌军至少坚持到11月美国总统选举之前,“以免破坏拜登的形象”。她说:“因此,泽连斯基和他的随从们的痛苦被延长…

乌袭击俄炼油厂引发连锁反应:俄炼油产能下滑,美防长发出罕见警告

乌克兰方面近期频繁对俄罗斯境内能源基础设施发动无人机袭击,俄多家炼油厂遭到袭击。日前,俄罗斯方面也对乌克兰的打击做出了回应。据《参考消息》报道,俄国防部4月11日表示,作为对乌近期袭击俄油气和能源设施的报复,俄10日晚间动用高精度远程空基和海基武器发动了大规模打击,还用无人机袭击了乌克兰燃料和能源设施。乌方官员称,基辅附近的一座大型发电厂和乌克兰多个地区的电力设施遭到袭击。俄总统普京4月11日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面时表示,俄罗斯能源设施遭到袭击,因此被迫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对乌能源设施的打击也与实现乌克兰“去军事化”的任务有关,俄方行动正在对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产生直接影响。而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俄没有在冬季发动此类袭击。乌总统泽连斯基则在Telegram上发文称:“我们需要防空和其他国防支持,而不是视而不见和冗长的讨论。”有分析认为,刺激美国国会通过搁置已久的援乌…

特朗普“超级捐助者”警告称,美国不能与中国“脱钩”,要和中国建立良好关系

【环球网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10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超级捐助者”、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发出警告,称美国不能与中国“脱钩”,他还表示,美国需要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对于保尔森,《金融时报》称,他被认为是特朗普如果赢下本届美国大选后的“潜在财长人选”。报道评论称,在贸易问题上保尔森采取的措辞比特朗普更为谨慎。当地时间4月6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右)和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右二)在约翰·保尔森(左)位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家中,左二为保尔森的未婚妻 图源:外媒“我们不想与中国‘脱钩’。”保尔森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报道称,保尔森主张在美中关系中实现“公平和互惠”,但又称这种关系仍是“非常一边倒的”,他还主张推动取消一项允许中国向美国免税出口廉价商品的…

美日明明各怀鬼胎,为何却又一拍即合?

当地时间4月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达华盛顿,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早在岸田文雄出访前,日本媒体集中“放风”,表示两国政府正在加紧致力于强化美日同盟的威慑力和应对力,其中就包括,美国将邀请日本参与“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这一制造核扩散风险的军事联盟。不仅如此,岸田文雄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还声称,日本决定从根本上巩固国防,大幅更改了日本国防政策。英国《金融时报》两周前就透露说,此次美日首脑会谈后,美日同盟将迎来60多年来最大规模升级,并称此举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并且,美日元首会晤后,美日菲三国将首次举行三边峰会,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美日针对中国的一次行动。明明是美日两国自导自演的政治操弄,却又一次把事件“矛头”对准了中国。对美西方而言,“中国威胁”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美日如今打着“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的旗号,不断升级…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