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起诉莫言“侮辱革命先烈”“美化侵华日军”是十分荒唐的

有人起诉莫言并指控他的作品“侮辱革命先烈”“美化侵华日军”,引起广泛的警惕。尽管很多人知道这就是起诉者为自己收割流量的闹剧,但依然很警觉这样的闹剧能够在今天的网上活灵活现上演,担心这可能导致政治构陷风在互联网上的发酵升级。很重要的一条是,莫言在国内创作,而非出走西方,用文学羞辱故土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创作于改革开放时期,虽然写作风格从一开始就在国内受到一些争议,但我们的社会接纳了他,释放了他的天赋和个性。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2009年写成,并于2011年早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国内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也就是说,中国的体制肯定了他的创作,他的成功首先是在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的成功。很早就有对莫言喜欢写中国落后、黑暗一面的批评声。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当时很多人就不以为然,觉得那部电影迎合了外界对中国落后的欣赏。这些批评都是正常的,它…

《回响》获茅盾文学奖:作家东西的写作之路,始于4张电影票

8月11日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揭晓作家东西凭借长篇小说《回响》成为广西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东西究竟是何许人也?一起来了解这位著名的广西作家↓↓人物介绍东西本名田代琳,现任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回响》是东西继《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之后第四部长篇小说。他曾凭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项。至此,东西成为广西首个斩获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的“双料”作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两奖“双料”作家。作家东西。他为何给自己起名叫“东西”为什么笔名叫“东西”?许多人对田代琳的笔名感到好奇他说“东西”这两个字含义丰富也颇有个性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涂西抹、东成西就,所以含义很广。——东西作家东西。1966年,东西出生在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虽然父母不识字,但常常教导他好好读书。在天峨…

贾浅浅 是深是浅?

作者 | 路迟写出“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的西北女诗人贾浅浅,今年43岁,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近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公示的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上,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再次掀起了“贾浅浅进作协靠爹”的质疑。贾浅浅的父亲——贾平凹,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先后有20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比如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8月24日,中国作协作出回应:994名拟发展会员,都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且“征求各团体会员意见”。言下之意,谁来申请,都是他们的权利,你有信心你也可以申请。贾浅浅招致争议的根源,严格来说,并不在于“贾平凹之女”的身份本身,而在于她的诗文水平究竟如何。2021年,《文学自由谈》刊物登载的一篇文章《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传播甚广。唐小林此文毫不客气地批驳贾浅浅的诗歌是“肮脏的垃圾文字”“基本的文从字顺都没有…

更理性地热爱这个世界 拼多多发布“众声创作者计划”2022年度盛夏书单

人生里欢乐、痛苦与孤独的体验,是文学作品永远的主题之一,而通过共情与理解,在时代中寻找创作的力量,进而实现思想的输出,是作家们的责任与义务。“文学是不能离开众声的,一本书、一个时代,都需要‘众声’。”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这样说。作家路内的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则凭借跨越三十年的编年叙事,讲述了时代更迭的怀旧故事、城镇青年的成长史。“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像海水表层的浮沫似的,但真的时代浪潮是更深的,像心跳和脉搏的声音。”作家刘子超表示,应该为时代写作,而不是为时代的浮沫写作。8月2日,拼多多“众声创作者计划”发布2022年度盛夏书单,书单精选自“众声创作者计划”作家的经典与新作,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优质好书。“自2021年起,‘众声创作者计划’在每年盛夏都会发布一张书单,我们希望推广优秀的创作者作品,我们希望文学创作是海纳百川…

更理性地热爱这个世界 拼多多发布“众声创作者计划”2022年度盛夏书单

人生里欢乐、痛苦与孤独的体验,是文学作品永远的主题之一,而通过共情与理解,在时代中寻找创作的力量,进而实现思想的输出,是作家们的责任与义务。“文学是不能离开众声的,一本书、一个时代,都需要‘众声’。”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这样说。作家路内的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则凭借跨越三十年的编年叙事,讲述了时代更迭的怀旧故事、城镇青年的成长史。“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像海水表层的浮沫似的,但真的时代浪潮是更深的,像心跳和脉搏的声音。”作家刘子超表示,应该为时代写作,而不是为时代的浮沫写作。8月2日,拼多多“众声创作者计划”发布2022年度盛夏书单,书单精选自“众声创作者计划”作家的经典与新作,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优质好书。“自2021年起,‘众声创作者计划’在每年盛夏都会发布一张书单,我们希望推广优秀的创作者作品,我们希望文学创作是海纳百川…

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改稿会海口举行

原标题: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改稿会海口举行来源:海南日报  中国剧协2020年  重点题材改稿会海口举行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6日讯(记者 尤梦瑜实习生 马思思)10月26日上午,“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改稿会”暨“中国戏剧家协会2020年大湾区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研班”在海口举行开班仪式。全国著名戏剧专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剧作家及海南、广东两省常年致力于剧本和舞台剧创作的中青年编剧、导演等9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学员等将在5天时间里共同围绕抗击新冠疫情、脱贫攻坚奔小康以及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优秀剧本进行研讨和打磨提升,交流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同时将为2021年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准备剧目。  据悉,此次研修班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政策落地后,海南省文联和国家级文艺家协会首次联合举办的高规格的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研修班打破传统培训形式,利用改稿会研…

2020级浙农林新生辅导员集体大亮相!他们还带来了礼物……

原标题:2020级浙农林新生辅导员集体大亮相!他们还带来了礼物……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听说  2020级新生们  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见你们的辅导员啦?  立刻安排上!  各位辅导员还为大家推荐了一本书籍  邀请小萌新阅读  快来认领你们的辅导员吧~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方平   寄语新生  在这里,你们将和博学多才的教授、和蔼可亲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一起,秉承“至诚于农,耕道为民”的院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温馨的农学院开启新征程,在优美的浙农林谱写新篇章。  推荐阅读  《平凡的世界》,路遥  推荐理由  “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曾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一代代青年的精神成…

湖北文联主席:无论完胜惨胜都要为武汉立座纪念碑

原标题:独家专访刘醒龙:无论完胜惨胜都要为武汉立座纪念碑纪念属于我们的武汉保卫战“我想通过中新社,向全湖北乃至全国人民呼吁,不论最终是完胜还是惨胜,我们要为这个城市立一座纪念碑,伫立在武汉的两江交汇之处的南岸嘴,因为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纪念的,都是为保卫这座城市而奋战到最后一分一秒的英雄。”无论是留守城内的900万人,还是因故离开的500万人。1月29日,湖北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刘醒龙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中新社记者 全安华 摄29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时,湖北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刘醒龙如是说。做点文学之外的事情才踏实“非常时期,你们冒风险外出采访,还将稀缺的N95口罩送给别人,简直就是将自己的半条命给了别人!”在东湖绿道边,刘醒龙接下记者赠送的几只口罩和一小瓶酒精时说道。刘醒龙先向记者讲述了他最近几次上医院的经历。…

王蒙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影视娱乐应该扎根于现实

原标题:王蒙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影视娱乐应该扎根于现实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王志艳)近日,记者获悉,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这边风景》将正式启动影视改编。《这边风景》曾获得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和2014年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这边风景》授权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王蒙曾经提到自己有两部作品命运波折,一部是《青春万岁》,另一部就是《这边风景》。《这边风景》自1973年开始写作,过了40年至2013年才正式全文出版。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能耐受数十年的消磨,然后至今仍然出现在书店里、出现在青年的阅读中,这倒是少见的安慰。”王蒙说。  尽管著作等身,但王蒙的作品被影视改编的并不多。出席《这边风景》授权签约仪式时,王蒙谈到“自己的作品影视化…

阿来:网络文学的命名,包含了盲目的技术崇拜

原标题:阿来:网络文学的命名,包含了盲目的技术崇拜近日,作家阿来做客南京大学,就“文学的生命与未来”这一主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在当下,文学既要面对多变、激荡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亦要应对媒介、传播与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挑战。对于这些问题,阿来在讲座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撰稿丨王一平阿来,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除了人,文学还应包含更广阔的世界从《尘埃落定》到《云中记》,阿来在创作题材上似乎正在经历着从“社会现实”向“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面对这一问题,阿来回应,他的变化更多是循序渐进的,而这种转变更深层的原因,则来自于他对于“天人合一”这一古老命题的思考。他指出,在人以外,文学还应包含更广阔的世界,包含自然界。在中国古…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