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的人更容易招蚊子?假的!与血型无关

谣言:O型血的人更容易招蚊子?真相: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不同血型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研究表明,蚊子对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人体代谢排出的汗液等气味很敏感。有两类人可能比较招蚊子:一类是二氧化碳排出较多的人,如肺活量大、偏胖人群和新陈代谢相对活跃的孕妇、儿童;另一类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这类人爱出汗,皮肤表面排泄出带气味的乳酸或其他成分会吸引蚊子。  误区:乳糖不耐受就是牛奶过敏?真相:并非如此。乳糖不耐受是乳糖酶先天缺乏,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牛奶过敏大多指人们对牛奶中蛋白质过敏,二者的表现症状有类似之处,都可能发生腹痛、腹泻、腹胀等肠道症状。判断自己是乳糖不耐受还是牛奶过敏,通常是以试验性的方式进行判断,如人们饮用牛奶后,出现…

或致儿童重症、成人感染,这一病毒存在暴发风险

柯萨奇病毒A6,曾引起广东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大幅增加。撰文丨汪航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重大疾病预警,指出一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调查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增加易感性,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潜在的致命后果。多名儿科医生、感染科医生告诉“医学界”,当前正值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部分地区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重症风险。专家提醒,对部分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手足口病重症情况,可能会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传染性强,多地幼儿园已停课据中疾控网站介绍,手足口病(Hand,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

不少大人孩子近来“嗓子疼”,与新冠新毒株有关?专家研判

近期,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反映出现嗓子疼的症状,有人怀疑与新冠新毒株感染有关。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本月该院感染综合科门诊接诊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较上月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其中多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新冠患者比例非常低。李侗曾说,近期门诊过程中,引起学龄前儿童咽痛的主要原因是疱疹性咽峡炎。该病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由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发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红肿。“这种疾病与手足口病为相同病原体引起。随着较‘厉害’的肠道病毒71型有了预防的疫苗,现在出现的病例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引起。”李侗曾说,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令家长揪心,不过绝大多数患儿病情较为轻微,“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能够痊愈。”目前,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接诊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由猩红热引起。李侗曾介绍,猩…

“脆皮青年”自嘲背后真问题:“脆”在心脑血管、颈椎和心理

“脆皮年轻人”这个词已经从去年流行到了现在,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脆皮”经历:小跑着去拿外卖,结果腿抽筋了;伸个懒腰,结果脖子给扭了;打个哈欠,下巴给脱臼了……记者梳理“脆皮年轻人”的相关新闻后发现,这个词引发关注的源头是郑州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在一个月内收治了1700多名18-25岁的年轻人,有外伤、腹痛、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当年轻人在自嘲“脆皮”时,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有不少代表委员也表达了对年轻人身体健康的关切,并为此带来了相关的提案、建议。“脆”在心脑血管、颈椎和心理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是北京中医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已经在急诊工作了36年。当被问到印象深刻的年轻患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三四十岁的脑梗、心梗患者,他们中有的人在吃饭过程中站起来拿东西,忽然栽倒,再没有醒来,也有的人喝酒正在兴头上,忽然胸口疼痛,被紧急送到医院………

凯特王妃疑患的这个病,为啥叫“不死的癌症”?

英国王室近期发声明表示,王储威廉的妻子凯特王妃入院成功接受了腹部手术。随后便有英国媒体报道,凯特王妃患上的可能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简称CD)。这个让人苗条、纤瘦的“富贵病”还有着一个可怕的别称——“不死的癌症”。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笔者采访了一直致力于炎症性肠炎临床诊疗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宁。一种殃及整个消化道的疾病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源于1932年,一位姓克罗恩的医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局限性回肠炎”的科学研究,并将此病命名为Crohn(克罗恩),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自此,这个病走入人们的视野。认识克罗恩病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炎症性肠病。这是一类引起肠道整体或部分出现炎症反应(如肠黏膜发红、水肿等)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属于此类。通常,患克罗恩病的人会出现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和疲乏等全身表现,并可伴有关节…

100%发现率!人胎盘出现微塑料,肉眼可见;最新研究证实多器官受到影响

据估算,我们平均每周摄入大约 5g 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这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委托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喝水摄入最多,普通人每周仅喝水就能摄入多达 1769 个微塑料颗粒 [1]。人体如何摄入微塑料颗粒 图源:文献 1微塑料,是肉眼可见的塑料碎片。全世界每年生产 4 亿余吨塑料,但成为垃圾后,只有 9% 被回收利用,22% 散入环境,被降解为微塑料(MP)颗粒(1μm~5mm),在环境中渐渐积累。2018 年,在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在人类粪便中发现微塑料:「要特别关注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虽然在动物研究中肠道塑料浓度最高,但最小的颗粒能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而这绝非杞人忧天,随着时间的流逝,担忧一点点成为现实。在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这些碎片抵达了胎盘——2 月 17 日刚刚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 62 个胎盘样本,微塑料发现率竟已达 100%。…

研究显示:喝牛奶拉肚子或许也应坚持喝

作者:赵熙熙本报讯 《自然-代谢》1月2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牛奶摄入增加与无法产生乳糖酶的成年人的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有关。该研究在乳糖酶缺乏的个体中发现,牛奶摄入增加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特定菌种和循环代谢物的水平,这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之前的研究表明,乳糖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4988235基因型决定了个体成年后是否能持续表达乳糖酶。持续产生乳糖酶(AA/AG基因型)的个体成年后很容易消化高乳糖酶的乳制品,如牛奶;而非持续产生乳糖酶(GG基因型)会导致乳糖酶缺乏,很多情况下会引起乳糖不耐。美国纽约州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Qibin Qi和同事,在时长6年的中位随访过程中分析了西班牙裔社区健康研究/拉美裔研究(HCHS/SOL)的12653名受试者的宿主基因型、肠道微生物组和血液代谢物水平。研究人员通过两次24小时饮食回顾,即受试者被要求回忆他们在24小时内摄入的全部…

有限开闸: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正式迈入商业化

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意味着中国转基因饲用、食用农作物正式迈入商业化时代2023年1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关注。据该公告,国内85家企业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被批准发放,其中,包括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0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涉及26家企业。这是国内首批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此外,还包括两家企业的4种转基因棉花品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是转基因种子迈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中国转基因饲用、食用农作物正式迈入商业化时代。2023年可以看作是中国转基因饲用、食用农作物商业化的元年。预计未来会是小跨步往前走,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放开转基因种子的销售。转基因大豆在田间成熟期的豆荚。图/图虫创意“目前还未开始销售”“公司刚拿到证,正在…

“减肥药”成杀人刀?已有500人死亡,服药减肥请注意这些

文/吕平 凤凰网《CC情报局》 特约撰稿员核心提要:1. 12月20日,因所产药物美蒂拓导致超500人死亡,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被判处4.3亿欧元罚款。美蒂拓曾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共计有30万人服用过该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苯氟雷司,存在使患者心脏瓣膜增厚的致死风险。早在1997年,美国和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就禁止销售含有苯氟雷司的药品,但直到2009年法国才明令禁止售卖该类药物。2. 除了美蒂拓,还有一些糖尿病药物也被用于减重,如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据悉,马斯克和英国前首相约翰逊都曾利用司美格鲁肽瘦身成功,但随后也宣布停止服用该药。原因在于司美格鲁肽可能会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癌变等症状,该药在国内仅用于治疗糖尿病。目前,只有奥利司他通过了中国国家药监局审批,可以作为减肥药品使用。3. 所有的减重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发胃肠道、胆囊等相关疾病。单纯…

“湿发睡觉会致癌”上了热搜,这真是《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

近日,“湿发睡觉 致癌”上了微博热搜。热搜内容来自一家媒体报道,称很多人的头发起红色的小疙瘩,又疼又痒,头皮屑很多,可能与湿着头发睡觉有关。随后,还援引所谓《自然》杂志最新的研究,来论证湿发睡觉滋生的某种微生物会“让癌症风险上升”。这是真的吗?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所谓《自然》杂志文章的“最新研究”发表于2019年10月,标题是《真菌菌落通过激活MBL可促进胰腺癌生长》(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记者在《自然》杂志官网搜索该文章,并核查了相关内容。文章的主旨内容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胰腺导管腺癌(PDA)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源自肠道组织的真菌,同时证实这些真菌可以诱导正常细胞转变为PDA。这也意味着抗真菌途径或许是胰腺癌治疗的新希望。但部分自媒体在报道中产生了理解偏差。对于论文中提到的“胰腺癌患者胰腺中的真菌…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