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成功发射,SpaceX 如何在美国打败科研的举国体制

更多美国创业者开始重新审视商业的边界。文丨贺乾明 李梓楠编辑丨黄俊杰2011 年夏天,美国国会和美国宇航局(NASA)共同宣布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投入 180 亿美元,开发前所未有的巨型火箭和新飞船,重整载人航天,也为之后登陆火星做准备。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 “举国体制” 项目。国会拨巨资、政府机构(NASA)设目标,让合作几十年的军工巨头们推进。几个月后,NASA 从庞大的预算里拨了个零头(不到 3 亿美元)给 SpaceX、蓝色起源等四家商业公司,让他们尝试做出能自负盈亏的载人飞船。分工非常明确:政府开辟技术新疆域;商业公司负责压低成本。13 年后,两个方向的成果差距巨大。3 月 14 日,40 层楼高、5000 吨重的星舰(Starship) 成功摆脱地心引力,进入近地轨道。这次发射没能实现 SpaceX 的全部目标,推进器在墨西哥湾溅落前爆炸、星舰途径大气层回到地球时损毁。但成功入轨已经是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人类终于…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人类没做过的事,才值得做

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中国天眼(FAST)”工程团队名列其中。作为中国国民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的近3年内,FAST已诞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去年12月,我们专访了FAST的首席科学家李菂,与其聊了聊FAST能系统性地产出成果的原因,以及其与FAST背后的故事。李菂:打破边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2019年起,他带领团队在快速射电暴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李菂的聊天不用担心冷场,他愿主动开启一个话题。采访还没开始,他先递来一个信封,里面是四张关于“中国天眼(FAST)”的纪念卡片。2021年以来,李菂团队分别借用《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洛神赋》和《故宫图册》的意境,记录FAST的主要成绩。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一张最为知名,这是为了纪念团队在201…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人类没做过的事,才值得做

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中国天眼(FAST)”工程团队名列其中。作为中国国民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的近3年内,FAST已诞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去年12月,我们专访了FAST的首席科学家李菂,与其聊了聊FAST能系统性地产出成果的原因,以及其与FAST背后的故事。李菂:打破边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2019年起,他带领团队在快速射电暴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李菂的聊天不用担心冷场,他愿主动开启一个话题。采访还没开始,他先递来一个信封,里面是四张关于“中国天眼(FAST)”的纪念卡片。2021年以来,李菂团队分别借用《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洛神赋》和《故宫图册》的意境,记录FAST的主要成绩。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一张最为知名,这是为了纪念团队在201…

我,90后,职业是造火箭

你所能向往的最深宇宙,不止有马斯克的身影,还有一群年轻的中国90后。一个月前,SpaceX公司的“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发射场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性发射。次月,由中国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少有人知道的是,朱雀二号是全球第一款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可以说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民营航天公司里的大部分航天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不到。乍一提航天,似乎在大多数人心中,对航天人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杨利伟等一行人。殊不知此刻的航天业内,早有一群年轻人躬身其中,创造着自己或许稚嫩却注定不凡的太空梦。2015年,31岁的张昌武创办了蓝箭航天,短短8年过去,蓝箭航天已成为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这支在投资人名单上排名第一梯队的商业航天公司,还有大量科研人员是90后。带着对新一代航天人的好奇,本期显微故事找到了这群年轻的航天人,开始了这次采访…

星舰二次试飞失败,美国宇航局祝贺SpaceX团队:一个学习的机会

BBC11月18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在X(原推特)上祝贺SpaceX团队“在今天的飞行测试中取得了进展”。他说:“太空飞行是一次大胆的冒险,需要敢于尝试的精神和大胆的创新。今天的测试是一个学习的机会,然后再次飞行。”据CNN报道,“星舰”在二次发射后,SpaceX无法重新获得星舰的信号。该公司在直播中证实,它被迫触发了星舰的自毁功能。CNN称,“星舰”此次发射任务失败了,并表示,SpaceX没有实现其设定的所有目标,星舰飞船和超重型助推器都在海洋上空爆炸。但也有一些重大亮点。与4月份的首次飞行尝试相比,火箭的飞行轨迹更加深入,当时星舰在升空约四分钟后开始尾部翻滚。在那次测试中,星舰甚至从未与超重型助推器分离。然而,这一次,SpaceX实现了这一里程碑:在飞行大约两分半钟后,星舰启动了发动机,并使用一种称为“热分级”的全新方法成功脱离。此前,马斯克在10月份表示,这对Sp…

气候变暖已导致大海变色?科学家:全球大半海域已由蓝变绿

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据《卫报》7月12日报道,科学家对美国宇航局拍摄的海洋图像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化,蔚蓝的大海正在变得越来越绿,赤道附近的海洋尤其明显。加拿大附近海域(图源;卫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凯尔的团队,仔细研究了美国宇航局20多年来的观测结果,寻找海洋颜色的变化模式。世界上超过56%的海洋都监测到了这些变化,这一面积超过了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面积。凯尔说:“在大多数地区,都有明显的‘绿化效应’,几乎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海洋颜色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报道称,由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是绿色的,这些浮游生物将阳光转化为能量。随着海水变暖,导致浮游生物数量大幅变多,海洋的颜色也开始变得更绿。凯尔表示:“我们之所以关心海洋变色的问题,是因为海洋的颜色,反映了生态系统状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是极端、大规模的,它们可能是微妙的,但这也表明了人类活动可能以我们…

死而复生?科学家发现一颗不应“存在”的行星

死而复生科学家发现一颗不应“存在”的行星本报讯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流浪,是因为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开始急速老化膨胀,并将吞没地球。这不只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桥段,事实上,当太阳走到生命尽头时,它的确会膨胀到目前大小的100倍,最终吞噬地球。其他星系中的许多行星也将面临类似的厄运,因为它们环绕的恒星也会变老。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如今,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UH-IfA)的天文学家从一颗本应死于恒星之手的幸存行星上看到了希望。这个“幸运儿”就是类木行星Halla,它围绕着红巨星Baekdu运行。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半。Halla是由韩国天文学家利用径向速度法于2015年发现的。恒星由于轨道行星的引力牵引会产生周期性运动,用该方法可以判定行星的存在。当时研究人员发现,Halla围绕的恒星体积曾一度超过行星轨道。UH-IfA的美国宇航局(NASA)哈勃学者Marc Hon带领…

酷似熊脸!火星表面发现奇特地貌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据《独立报》1月27日报道,美国的天文学家在火星表面发现一处奇特的地貌结构,酷似一张熊脸。该地貌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发射的火星侦察轨道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观测到的。照片显示,这个奇特的地貌由一座塌陷处呈V形的山丘、两个陨石坑和一个将前者圈起来的环形断裂口构成。其中,塌陷处呈V形的山丘就像是熊的鼻子,两个陨石坑则像是熊的两只眼睛,环形断裂口则像是熊的头颅。亚利桑那大学发布声明称,这些特征看起来有点像熊脸。火星表面的“熊脸” (图片来源:NASA)研究人员表示,环形的断裂口可能是由沉积物覆盖了撞击坑后形成的,而“熊鼻子”可能是火山或泥浆喷口。沉积在陨石坑内的物质可能是熔岩或泥浆。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在火星表面发现奇怪的地质构造。去年5月,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岩层,看起来就像是通往外星人住处的一扇门。科学家分析…

王赤: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2045年能与NASA比肩

“我们空间科学的发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我们伟大的事业是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的。”2022年11月8日至13日,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11月9日,在凤凰卫视集团、珠海航展有限公司主办,凤凰网承办的“2022与世界对话·中国航空航天论坛”上,中科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王赤在主旨演讲环节表示,中国的空间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不过随着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实施,一批空间科学的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从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我国的空间科学希望到2035年时能够跟欧洲空间局比肩,到2045年时,能够与美国宇航局NASA比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王赤以下是致辞全文: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讲一讲我们国家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的进展和展望。首先,我想讲一讲什么是空间科学:自1957年第一颗…

中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是为争夺太空主导权? 汪文斌:中国航天事业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原标题:中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是为争夺太空主导权? 汪文斌:中国航天事业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Q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7月2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昨天发射升空,有外媒认为中国跻身火星探测行列是为了加大对太空主导权的争夺。你对此有何回应?  A  汪文斌: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昨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自主火星探测之旅。这不仅是一个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时刻,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欧洲空间局、法国空间研究中心、德国宇航中心、美国宇航局、阿联酋航天局、国际宇航科学院等机构以及俄罗斯、英国、日本、阿根廷等国的同行向中国发来贺电或祝贺视频。中方对此表示感谢。  中国火星探测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探索平台。此次火星探测任务既是中国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