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也分季节?最新研究首次阐明暴雪暴雨可能引发地震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通常由地壳板块碰撞和岩层错动、破裂引起的地震,也可能由暴雪和暴雨等气象现象触发。当地时间5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几年在日本北部发生的一系列地震可能与大雪和暴雨有关。这项研究首次表明,气候条件可能会引发地震。研究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EAPS)助理教授威廉·弗兰克说:“我们发现,暴雪和暴雨等地表环境负荷会影响地下应力状态,而地球的响应部分会表现为地震。”“地震速度”呈现季节性变化自2020年底以来,数百次小型地震震撼了日本能登半岛。与主震后会有余震并逐渐消失的典型地震不同,能登的地震没有明显主震或地震诱发因素,而是“多个小地震持续发生的地震群形式”。▲1月14日,日本能登半岛的一栋受地震影响的房屋为了找出这种地震模式的原因,弗兰克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目录中日本全境的定时地震活…

河南省长现场算了一笔账

撰文丨董鑫“这个季节大家乘高铁一进入河南,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令人心旷神怡。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我内心最想表达的就是两个字‘感恩’,感恩这片土地,感恩这里的人民。”5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河南粮”,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如是说。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中原熟、天下足。王凯在发布会上介绍,河南用不足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近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小麦。“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作为我国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秋…

今天“营商环境”恶化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了“确定性”

这两天,一个“不交钱,不让种地”的视频,上了热搜。4月22日,据“中国三农发布”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多位种植户反映,有镇、村干部阻止他们下田耕种,种地要交钱,而此前他们已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媒体曝光此事后,当地已成立工作组就此开展调查。昨天,开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情况通报”。认真去看这个“情况通报”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首先,县里面承认了“想收钱”这个事,虽然理由是:“开鲁县作为上级确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单位,针对“国土三调”较“国土二调”新增加的耕地开展的高效利用试点工作。报道中提到的“增补承包费”,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不过,这里着实不太理解“增加承包费”为什么等于“耕地高效利用”?举个更方便理解的例子:这就和,今天你这边租了房子搞酒店,你自己投资,把装修什么都弄…

内蒙古开鲁再通报“种地要交钱”事件

近日,针对网民关心关注问题,开鲁县委、政府深入开展调查核实,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关于网民关注的“新增耕地收取有偿使用费”问题《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内蒙古探索开展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开鲁县作为上级确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单位,依程序制定《开鲁县促进农村牧区新增耕地高效利用指导方案》,针对“国土三调”较“国土二调”新增加的耕地开展高效利用试点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试点工作总的原则是,对“国土三调”新增加且未确权的耕地,原则上不再承包到户,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承包经营关系稳定,开鲁县主要按两种情形分类处置:第一种是对拱地头、平水坝、填沟渠等新增的过于分散、短期内无法整合使用的耕地,优先交由原承包户经营,村集体收取有偿使用费。第二种是对较大规模的单独新增耕地地块…

央广网评农民种地先交钱: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近日,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开鲁县有镇、村干部不顾此前签订的土地协议,阻止农户下田耕种,要求种地要交钱。报道发出后,迅速引发关注和热议。23日,开鲁县发布情况通报称,“增补承包费”为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关于农户们的诉求,通报表示该村群众已同意采取诉讼方式主张权益,解决矛盾问题;对报道中干涉春耕的镇村干部,给予该镇党委副书记免职处理、党内警告处分,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可能存在的其他违纪行为,正在开展调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报道中,农户们承包土地是签了合同的,且经过长达二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巨大投入,才使得荒地变良田。如今,因土地现状发生改变而让村民“增补承包费”,任谁都会产生疑问。对此,村、镇作为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该及时站出来,为村民作好政策解…

遭镇干部阻挠农户:开始干活了,希望能平平淡淡种地

4月23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相关信息,目前,通过县镇村三级协调化解,该村群众已同意采取诉讼方式主张权益,解决矛盾问题。针对报道中反映的个别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工作方式严重不当的问题,开鲁县委已给予该镇党委副书记免职处理,并由县纪委监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县纪委监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3日,九派新闻联系开鲁县阻拦农民春耕事件承包户之一的袁先生(化姓),其表示,19日记者来后当地就没有阻拦了,机器也能下地干活了。但是之前因为受阻,每天机器没开工也依然付给对方约万元工钱。自改造农田以来,直到2022年才开始有点收益,希望能把合同履行下去,平平安安种好地就行。

阻挠春耕的镇党委副书记被免职,其他农户也遇额外交钱,有人已交7万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4月22日,据“中国三农发布”消息,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时节,然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种植户反映,有镇、村干部阻止他们下田耕种,并称不缴费不让种地。23日,当地农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不仅是建华镇,在其他乡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开鲁县发布通报称,村镇干部催收的“增补承包费”,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关于个别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开鲁县委已给予该镇党委副书记免职处理。村镇干部阻挠春耕(图源:中国三农发布)村民称不缴费不让种地在“中国三农发布”的消息,双胜村农户张师傅和其他村民一起,合伙承包了5000多亩地,现在已经到播种时节,但村、镇有人看着不让种地。4月23日,张师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004年他承包了这里的土地,承包期限30年,承包费用也交清了。这块地原来是沙沼地…

媒体:种地要先交钱?一句“不懂法”暴露蛮横治理生态

据“中国三农发布”报道,开鲁县多名种植户反映,有镇、村干部阻止他们下田耕种,“种地要交钱”,而此前他们已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开鲁县建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竟然称:“这地不属于你们”“别找我,我不懂法!”从视频中看,农民为了下地赶春耕,一度发展到被扣留耕种车,还发生冲突。4月22日,当地通报称,开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处理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4月23日,当地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回应,已关注到此事,正在核实涉事村镇干部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到自己的承包了多年的土地上耕种,居然还要额外加钱;堂堂的镇领导还是政法委员,居然称自己“不懂法”,这样的怪事为什么会发生?从报道看,多年前种植户承包的这片土地是无人问津的荒地,当时承包价格也比较低,之后经过多年耕耘,承包的沙沼地得到改良,如今成了水浇地。而当地政府表示,从荒地变成…

“农民种地先交钱事件”种植户发声:未接到暂停收费通知

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多位种植户向记者证实,收取新增承包费的情况在当地普遍存在,目前他们尚未接到通知要求村委会停止征收每年200元/亩的新增土地承包费。种植户李文珠告诉记者,他于2009年在六合村承包了197.3亩草地,合同2055年到期,签订之初他已缴纳了全部承包费。李文珠称,如果在5月1号前无法顺利耕种的话,今年的收成可能会减产20%。此前据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建华镇双胜村发生4650亩承包土地被镇、村两级领导阻止耕种的事件。记者从开鲁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当地已组织人员对此事展开调查。

干部阻挠农民种地让交钱 官方:免职!

2024年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相关信息,开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报道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组织开展调查核实,现就反映情况通报如下。一、关于“蹊跷的增补承包费”问题。报道所反映问题的背景是开鲁县作为上级确定的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单位,针对“国土三调”较“国土二调”新增加的耕地开展的高效利用试点工作。报道中提到的“增补承包费”,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二、关于“阻拦不让种地”问题。建华镇双胜村实施试点工作过程中,一部分新增耕地大户不愿交纳费用,导致已交费用的农户产生攀比心理,由此产生了阻碍翻地行为。目前,通过县镇村三级协调化解,该村群众已同意采取诉讼方式主张权益,解决矛盾问题,确保不再有阻碍翻地整地、贻误农时等行为发生。三、关于…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