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情报机构招人,15岁就能当间谍了?!

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德情报机构招“15-35岁”特工引争议“技术工人短缺对德国诸多公司、机构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德国联邦情报局(BND)。”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19日报道称,面对“用工荒”的难题,BND正另辟蹊径——大肆宣传、张贴海报来吸引“年轻特工”。此次招募因涉及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引发争议。报道称,张贴在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BND招募海报显示:“招募间谍,我们正在寻找恐怖分子,男/女/第三性。”还有一张海报借用007系列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台词:“搅拌,不要摇匀。申请即可。”海报还带有BND的新标识,以鹰为主题图案的旧标识曾在冷战时期被戏称为“肥母鸡”。不久前,BND斥巨资设计了一个“带有BND字样的圆形新标识”,更符合21世纪的审美。BND招募海报显示“我们正在寻找恐怖分子” 图自德媒负责此次招募宣传的BND通信主管海涅曼表示,这些“间谍招募海报”将挂在BND总部周…

这个女人不简单!起底92岁默多克的科学家新娘

文 | 边歌 赵广立三月,春暖花开,万物迎春。92岁高龄、拥有四段婚史的默多克也将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五个“春天”。近日,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与67岁的分子生物学家埃琳娜•朱科娃(Elena Zhukova)宣布订婚。这一消息可算是赚足了吃瓜群众的眼球,让外界直呼“有钱人的世界,咱不懂”。鲁珀特•默多克和埃琳娜•朱科娃。来源:路透社对默多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位传媒大亨因其一手缔造世界传媒帝国而闻名,也因其感情婚事波折不断而受人关注。但令人好奇的是,这位67岁的新娘——埃琳娜•朱科娃,竟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女科学家。这位气质优雅、身份神秘的女科学家,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迷人的分子生物学家”埃琳娜•朱科娃埃琳娜出生于前苏联。1979年起,她一直在苏联卫生部中央血液学和输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1991年苏联解体时期,她移居美国,在贝勒医学院…

93岁默多克的孩子们:这次父亲要娶的终于是他们喜欢的女士

当地时间3月8日,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评价了传媒大亨的最新情事,下周一便将满93岁的鲁珀特·默多克刚刚宣布了第六次订婚的消息,他与67岁的俄罗斯裔科学家埃琳娜·朱科娃将于今年6月1日举行婚礼,这将是默多克第五次结婚,而据《邮报》报道,这一次,“永恒浪漫的默多克”要娶的终于是一位他的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女士了!莫拉加庄园占地16英亩, 坐落在贝莱尔连绵起伏的山丘上,这里是洛杉矶唯一一座仍在运营的葡萄园的所在地,这座庄园由《乱世佳人》和《绿野仙踪》的传奇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Victor Fleming) 建造,有着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浪漫。马上将迎来93岁生日的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就是这座浪漫庄园的主人,尽管时光流逝,斯人已老,但丘比特之箭不曾放过他。本周四,默多克与微生物学家埃琳娜·朱科娃宣布订婚,并将于6月1日星期六下午在莫拉加庄…

88岁开始“新工作”,百万网友粉上了他!

结合“飞机弹孔”讲述“反向思维”今年,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化学工程专家金涌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网红“科学博主”吸引了130多万网友关注视频中,他亲切地称网友为“小朋友”收获众多点赞作为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领军人物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开拓者金涌院士希望为国家再多培养一批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年轻人他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只有科普才能长出优秀的人才来”在清华大学任教50余年金涌院士只是谦虚地自称“退休教师”而像这样可爱可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80后”院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星”……⭐她自嘲“出了洋相”却赢来阵阵掌声不久前,在总台《开讲啦》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发现地板上不断出现黑渣原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王志珍说,这双鞋已经穿了多年自己也是“经常不注意的人”并自嘲“出了洋相”而现场观众却致以阵阵掌声…

院士上电视鞋底老化掉碎屑,出“洋相”何以打动人?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央视视频截图。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脚上穿的鞋因为鞋底老化,在舞台上掉下不少碎屑。王院士自嘲“出了洋相”,现场观众却致以掌声。王院士还说,因着急去实验室,自己还有过两脚穿不一样袜子的情况。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中,不时有甘于平淡、生活简朴的科学家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曝光”,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质朴低调和率性自然的风骨,一次又一次地打动公众。2014年,“布鞋院士”李小文曾引发了公众的一片惊叹。遥感泰斗“光着脚板穿布鞋”怡然自得作报告的场景以及所折射出的率真纯朴,令公众念念不忘。此外,还有“二等座院士”刘先林、“背心院士”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高伯龙、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农民教授”李保国、“非著名科学家”于敏、一件夹克穿30年的“钢铁院士”崔崑、一条裤子…

科学家把蝗虫放进离心机里模拟超强重力环境,活下来的蝗虫变得异常强壮

蝗虫在适应重力变化的条件下所需的时间令人震惊地少。科学家们把一大群昆虫放在一个模拟额外重力的装置中,观察到它们的外骨骼和腿在短短几周内变得更强壮。不过,只有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施加太多的额外压力,蝗虫就会变得虚弱,并且随着模拟重力的增加,死亡的数量也会增加。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显示了昆虫的外骨骼如何适应不同的条件,并提供了我们可能用于开发生物材料的信息。我们知道,当我们改变重力时,一个物理系统会发生变化。在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哺乳动物会失去骨骼和肌肉的密度。植物对重力的变化,无论是强还是弱,都会做出反应。但是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大约80%)都有一层角质的外骨骼。这些是水生和陆生的节肢动物,它们的硬壳如何对高重力的机械应力作出反应,根据不来梅应用科学大学的生物学家Karen Stamm和Jan-Henning Dirks,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未被探索的领域。所以,他们着手弥补我们知识…

56岁施一公院士上马跑进4小时:跑步的快乐和好处举不胜举

简单的背心,胸口印有“西湖大学”,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参加跑赛时的常见装扮。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赛上,施一公再次以这样的装扮冲过终点线,并且56岁的他成功跑进了4小时,以3:42:53的成绩完赛。在人们眼中,施一公的身上有很多标签,科学家、教育家、创业者......但在生活中,跑者也是他的身份之一。“紧张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这是他对学生的嘱咐,而对于体育锻炼,他也是身体力行。施一公(23732号)参加上海马拉松。资深跑者施一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在科学领域,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身为教育家,施一公2008年回国后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随后又担任了西湖大学校长。但在生活中,施一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跑者。早在三年前,他便…

两次申报终当选,45岁颜宁成为2023年中科院最年轻院士

文/夏琳 凤凰网《CC情报局》特约撰稿员颜宁归国十二个月,先后获聘深圳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当选中科院院士自2017年冲击院士失败后,6年后,颜宁终当选!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3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名列榜单。本月颜宁可谓双喜临门,此前的11月21日,颜宁再获新职,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科学院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成立,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王志珍、陈竺,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共同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这是她去年11月到深圳以来,得到的第三个职务与身份。▎颜宁在当选院士后发了一个贴子颜宁教授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结构生物学家,被誉为“膜蛋白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的推荐人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

45岁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1月1日,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简称SMART,英文有“聪明”之意)。11月22日,据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告,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其工作单位是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实际选出11人,颜宁为其中唯一一名女性。中国科学院于2023年8月31日上午公布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显示,颜宁的推荐人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物物理学家隋森芳院士等人。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生命和医学学部共11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2017年,时年39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名单,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但最终遗憾落选。同年,颜宁离开清华大学,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

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不定编制,颜宁任院长

撰文 | 汪航回国加盟深圳一年后,生物学家颜宁有了新动向。据“深圳卫健委”11月21日消息,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今天上午在深圳宣告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王志珍、陈竺,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和颜宁共同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揭牌仪式现场,颜宁特别介绍了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她还笑言,深圳医学科学院英文简称为SMART,因此医科院的小伙伴们昵称就是Smarter。颜宁说,“我们一直想昭告世界的就是Join Us, Be Smarter。”“医学界”梳理发现,除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外,近年来,多地均在推进医科院建设,比如河南提出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有专家指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深圳的医学教育和医疗资源仍存短板,是否会制约医科院发展还需时间检验。图源:人民日报打破传统,不定编制早在2022年11月召开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公开宣布,自己将协助深圳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