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考公的中年人,开始争抢社区劳务派遣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工作稳定,“上岸”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也正因此,考公的分数“水涨船高”。去年11月,2024年国考计划招3.96万人,扩招约6.7%,报名人数再创纪录,突破300万人。除了应届毕业生,加入考公大军的还有不少从大厂离开的中年人。但对大部分3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留给他们考公的窗口期已经不长了。在凤凰周刊的一则报道中指出,有些省份严格规定考生出生日期限制在“1988年2月20日至2006年2月19日”,多一天都不行。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岗位却越来越少,考公大军的竞争压力与前几年相比,徒增数倍。在此背景之下,不少30+的中年人把目光放在最基层、最小单元的社区。虽然社区街道的劳务派遣没有编制,但是工作看起来比较稳定,朝九晚五,工作地点大多也离家不远。如果不差钱的话,在外人看来,似乎社区劳务派遣员工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以下是他们的故事:文 | 马…

北京楼市,积分落户人数大跌2.9万

北京积分落户人数连续三年大跌,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帝都。5月17日,24年申请积分落户的申报结束,一共有101035人在线提交了积分落户申请。至此,北京申请积分落户的人数,已经连续三年大幅度下跌。北京户口似乎没那么香了,提交积分落户申请的人急剧下滑。说几点看法:其一,自21年至24年,北京积分落户人数大跌22%。24年,提交落户申请的只有101035人,我们列一下近几年的申请人数情况,做一个简单对比。23年,提交积分落户申请的有106772人;22年,提交积分落户申请的有122219人;21年,提交积分落户申请的有130111人。从21年的130111人,下降到106772人,直接减少了29076人,将近3万人,下跌幅度22%。2019年,积分落户第一年,有106403人申请,24年的申请人数,比19年都减少了5368人。21年是一个神奇的拐点,全国人口正增长的最后一年,也是北京提交积分落户申请人数最多的一年。到了22年,全国人口开始负增长,北京新…

从劳务输出到“漂二代”,回不了家的江西人?

作者 |江大發一生漂泊的江西老表近来,江西老表们有点愁,人在外地坐,锅从家中来。前有“提灯定损”,后有“王婆与F4”,几次把阿卡林省送上热搜,出门在外的老表们,不时就会收获一些异样目光。过去,自家被群嘲“环江西XX带”,老表们尚能抬出“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往昔峥嵘,喟叹自家时运不济,如今真是百口莫辩。谁见了不调侃一句:“从前只知老表能吃辣,不想连吃苦都全国第一。”但老表们的“苦”远不止于此。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说白了就是自家常年经济状况不佳,但挤在全国前十的富豪堆里,连“难兄难弟”安徽也自行单飞了。互联网上关于江西的调侃不绝于耳 图源:网络为谋出路,老表们大都逃不开外出务工的命运,一代又一代的江西人自出生起肩上就扛着行李箱。总有网友提问:“为什么江西人特别爱回家?”殊不知老表们是回家路茫茫,有苦在心口难言。背井离乡的江西“漂一代”占领江浙粤…

胡锡进:祝愿今天的青年人比我们年轻时更幸运些

真诚祝愿今天的青年人比我们年轻时更幸运些。祝愿他们能少走点弯路,有更多主宰自己命运的空间,能在更高的博弈层面展开他们的奋斗。今天的社会综合底盘高了,但人生的环境节奏紧绷,紧迫感跟着水涨船高。而且,外部环境恶劣了。这届年轻人必须更加心理强大,坚韧不拔。视野太宽了,有时未必不是考验的加码。如果能随大流往前走并且走对方向,对多数人来说是最好不过了。信息时代乃至AI时代的青年人必须比我们年轻时更清醒地“痛并快乐着”。只能相信并拜托今天的青年人,他们会把改革开放的中国继续推向前进。人类生生不息的规律是:压力和勇气总是相伴相生的,有多么艰巨的使命,就一定会催生多么强大的青年一代。

下嫁的日本公主,笑得好开心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任早羽日本皇室的平民驸马小室圭,终于算是翻身了。美国律师行业正展开人才争夺战。在旅居美国几年的小室圭身价水涨船高,他所工作的Lowenstein Sandler律师事务所(下称LS律所),准备提高年轻律师的工资,此后小室圭的年收入将翻一番,达到26万美元左右,也就是3800万日元。一时间,他在日本民众心中的形象反转,从“软饭男”变成了“金龟婿”,称赞真子公主选人有眼光的网民大有人在。他们似乎是忘了,自2017年日本文仁亲王(德仁天皇之弟)的长女真子公主与平民小室圭打算结婚以来,日本爆发了多少次街头游行。但民意无法影响真子公主“下嫁”的意愿。为嫁平民驸马,她脱离皇籍,拒绝价值1.4亿日元(约840万人民币)的“一时金(日本皇室一次性给付的嫁妆)”,在2021年成婚后,与丈夫于异国生活。小室圭真子看似从鸟笼里逃脱到自由天地的金丝雀,但日本国内丝毫没有降低对这对平民夫妇的关注。大…

南京火灾带火了一个行业,一直被低估,一夜之间,订单多到接不完

文 |侃侃的阿悦2024年2月23号凌晨4点,南京的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小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火灾,火势从一楼一直烧到了30多楼,整个楼都被烟雾包围了,有700多位居民危在旦夕。消防队出动了20多辆消防车,警察也都赶到了现场帮忙。但不幸的是,还是有15人没能逃出来逝世,还有44人受伤了。这场大火把南京的人都吓了一跳,大家都挺伤心的,纷纷为遇难的人默哀。但奇怪的是,火灾过后,买房子的行情突然变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以前大家都不太看好的行业突然火爆起来,订单多到做不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以前住在高楼里是很多人的梦想,大家都觉得越高越好,风景好,光线足,感觉特别棒。所以那些高楼的房子特别抢手,价格也水涨船高。反过来,那些低楼层的,特别是没有电梯的老楼,就没人要,经常要降价卖。但是自从南京那场大火之后,很多网友开始说他们害怕住高楼了,开始想想高楼住着其实也有很多不方便和危险的地方。…

美媒:中国军费花得很明智,购买力英法德等六国加起来都赶不上

解放军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同时也让美国人越来越着急上火……据外媒2月29日报道,日前,美军事观察家彼得·罗伯逊和威尔逊·比弗在美国媒体联名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不仅花钱更多,而且花钱更明智》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大肆渲染了一番“中国国防预算的潜在威胁”。(解放军的实力正在日益强大)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的国防预算为15537亿元人民币,约合2247.9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7.2%。相比之下,美国新一财年的国防预算将高达8863亿美元,相较去年增加了约10%,逼近了“1万亿美元”的大关。除此之外,中国的国防预算仅占中国年度GDP的不到2%,而美国则为3%——如此悬殊的数字差距,相信已经足够证明,美国才是世界上最热衷于“扩军备战搞霸权”的国家。然而,为了把这盆脏水泼到中国的头上,美国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美国航母编队)在文章中,他们宣称中国的国防预算不仅大幅…

成功离开海南岛的游客:提前买好回程票,才花1750,我太聪明了

这两天海南离岛机票紧张的情况引起关注海南返程机票经济舱基本售罄公务舱票价不少突破万元据了解今年春运海南客流同比增长三成以上机票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水涨船高记者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遇到不少从海南回南昌的旅客,他们大都是提前购买好了回程的机票。旅客 王女士:我们是来之前订的机票 1750元,我刚好提前订了机票。不然的话,回来是8千多、1万多,现在是有很多是抢不到票的,还有人想着是说要请假,然后过两天再回去。现在已经买不到了,我觉得自己提前买好票很聪明。旅客 张先生:我大概大前天订的票。记者:大前天订票那个时候很方便吗?旅客 张先生:不方便,基本上只有一张了。记者:被你抢到了,多少钱呢旅客 张先生: 1750元,明天回来的票,我今天早上看了一下,七八千。虽然现在从海南离岛返程的机票很紧张,价格也很贵,但反向机票购买很顺利。周女士是南昌人,在海南成了家。春节带着孩子回南昌过年,现在…

“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春节假期期间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为此而苦恼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代表着期许和祝愿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发完压岁钱,年终奖没了”据中新网,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

“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春节假期期间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为此而苦恼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代表着期许和祝愿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发完压岁钱,年终奖没了”据中新网,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