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mRNA疫苗之母”获奖

他们在mRNA上的突破性发现为新冠疫苗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撰文 | 汪航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5时30分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它被联合授予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得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他们将共享1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值得注意的是,卡塔林·卡里科是全球第13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性。据诺贝尔奖官网统计,本届奖项公布前,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已有12名女性获得医学奖,其中也包括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本届评奖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前述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对2020年初新冠大流行期间开发出针对新冠肺炎的有效mRNA疫苗至关重要,“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

十年之期已过!黄维院士豪言的诺贝尔奖在中国会成常态哪去了?

“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2013年9月29日,中科院院士、时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在迎接该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做了上述石破天惊一般的发言。对于“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他坦言自己并不太赞同。当时在黄维看来,中国大学的水平与质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取得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2011年我国研发投入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因先后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头衔,如今的黄维有所谓“七院院士”之称,其在国内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等领域的领军地位或毋庸置疑。昨天是黄维院士豪言“10年后诺贝尔奖在中国出现将成常态”整整…

警惕!日企疯狂,洋中药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作 者丨张静波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但青蒿素的核心技术专利,却被瑞士诺华公司抢注,外企占领了全球80%的青蒿素药物市场,中国企业只能出口一些原料。过去数十年,这样痛心的事,在中药产业屡次发生。刚刚,这道旧伤疤又添了新伤口。2023年4月24日,日本津村宣布:以2.5亿元收购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辰济药业,始创于1918年,前身是宝鸡制药厂,再之前叫达兴堂,是中国百年老字号。旗下拥有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和44种国家基本药物。但随着辰济药业被收购,这些产品,眼看着进了日本人的挎包。这并非日本津村在中国第一次出手。2022年,津村宣布与中国儿童中成药龙头武汉健民集团合资。健民集团前身,乃中国四大药号之一的叶开泰,其产品龙牡壮骨颗粒,曾被列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津村之所以盯上这个385年历史的老字号,野心显而易见。根据合资意向书,叶开泰国药持有的部分知识产权,将转移至…

英雄张富清,因病去世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2月21日消息,总台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昨夜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8岁。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据当时介绍: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

所谓“中药之争”:一个重要问题不在中药

经常有对于中药的争论。其中,有些是社会习惯、个人好恶,有些是哲理层面。中药有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当然有。例如,黎润红、张大庆和我写了三本书、五篇文章(附件1提供它们的电子版下载地址和提取码),介绍的屠呦呦等从中药发现和研究单体化学分子青蒿素。所以,一般性争论中药是否有效,没有意义。在此指出:中药争论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利益问题,是以中药名义大规模销售伪劣商品的厂家及其相关的黑心资本。众所周知,中药传统的销售,是个体中医为个体病人看病,然后给药方,药方上有多味中药。病人或家属到中药房抓药,一个药房不够,还需要到另外的药房。每一个中医,给不同的病人看病,虽然西医可能诊断为同一个疾病的病人,在中医那里可能给不同病人开不同的药。而同一个病人,如果由不同的中医开药,又回不同。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这些不同,与西医很不一样。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不会因为医生不同而不同…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寄语青少年

原标题: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寄语青少年  9月19日,全国科普日拉开帷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向公众开放。项目成功采集了袁隆平、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等19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在手模墙对外开放之际,袁隆平、金怡濂、王永志、王振义、吴良镛、王小谟、赵忠贤、屠呦呦、王泽山、侯云德、刘永坦、钱七虎、曾庆存等13位科学家录制了青少年寄语视频,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刻苦学习、茁壮成长、报效祖国。(邱晨辉)   [ 责编:丛芳瑶 ]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丁一凡: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原标题: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丁一凡: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中医药之所以得不到世界各国的广泛理解,主要是很多人仅凭经验,并没有完全弄懂中医、中药的原理。”9月5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建议,应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发中医药宝藏。  “屠呦呦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创新的思维,把古方子里的有效因素提取出来,发明了第一代及第二代‘青蒿素’,解决了治疗疟疾的难题。”丁一凡认为,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思路去寻找,也可能在中医的方子里找到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或促进人体启动免疫功能的有效因素。  丁一凡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许多流行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从SARS到埃博拉,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到新冠肺炎,都是病毒在作怪。人类虽然没有特效药可以杀死病毒,却有自己的免疫系…

新生季|立志杏林圆梦:为传统文化崛起、为减轻人类痛苦而学医

原标题:新生季|立志杏林圆梦:为传统文化崛起、为减轻人类痛苦而学医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为传统文化崛起而学医,为减轻人类痛苦而学医。”深受“中医迷”爸爸影响的陈展鸿今年从浙江金华第一中学领军班毕业,决心将自己的未来献给中医。小陈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屠呦呦班”录取。    融合“学院派”和“民间派”  提起“学院派”和“民间派”,这两个名字尚是陈展鸿自己的“创意”。原来,陈爸爸与两位年过古稀的中医“师傅”颇有交情。其中一位是名老教授,接受过理论学习,现于金华市浦江县开设诊所;另一位是当地的老草医,通过上山采集草药治病积累中医经验。在小陈心中,这两位师傅是“学院派”和“民间派”的典型。  高三的时候,小陈从学校一回家,常常跟着爸爸一同拜访两位先生。他在诊所里观摩教授师傅为病人针灸,向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在草医师傅家…

“屠呦呦班”首次招生!9年,15人!

原标题:”屠呦呦班”首次招生!9年,15人!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官微发布的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2020年计划招生15人,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学生本科阶段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教学培养和管理工作,研究生阶段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双方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本科阶段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

“屠呦呦班”,首次招生

原标题:“屠呦呦班”,首次招生屠呦呦是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20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的中医学“屠呦呦班”将首次招生。7月24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告诉澎湃新闻,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九年本博连读培养,两院校共同设计培养方案。本科阶段,学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就读,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知澎湃新闻,中医学“屠呦呦班”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是两个学校共同编制的,还没有完全定稿。2020年计划招生15人,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前述工作人员称,中医学专业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屠呦呦班”就设该专业,学费与该专业其他学生相同。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的是科学博士学位,更偏向科研导向。若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临床,还需要…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