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鸡娃”女孩,宣告失败

这两天,哈佛女孩刘亦婷又火了。起因是一篇报道刘亦婷现状的文章,说这位20年前被家长们疯狂推崇的“天才少女”,如今只是一枚普通的美国中产。言下之意无非是,天才长大也不尽如人意,鸡娃鸡到最后不过是个普通人。来讽刺当年大行其道的天才型育儿。网友也极尽嘲讽:“在美国只要有工作有房子,都算中产了。”“当年看那个架势以为她会成为女总统呢。”“本来就是营销火的,没多少真才实学。”确实,跟刘亦婷的逆天开局相比,现在确实说得上是归于平凡了。从哈佛女孩到“普通中产”1999年,刘亦婷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堪称罕见。要知道,中国2001年加入WTO,2005年才有了相关的电视剧《小留学生》。在那个全球化刚刚兴起的年代,刘亦婷成了全中国家长口中唯一的“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们有了继考清北之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新目标,那就是送孩子出国留学。推波助澜的,是一本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

是什么促使人们把“国”与“清廷”分开?

文章原题:清末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以章太炎为例文 | 王汎森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对过去的记忆如何在现实政治行动中发挥作用。全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国粹运动与汉族历史记忆之复返——尤其是明清改朝换代之际的记忆。从道光、咸丰以来,这一段历史记忆便逐渐复苏了,在这篇文字中主要是以晚清最具领导性、而又与革命行动最为密切的章太炎及国粹运动为主。第二,在召唤历史记忆之时,原本已经成为潜流的一些汉族生活仪式,是否重新浮现,并被赋予政治意义。最后则想谈谈在近代国家构成中,这一些记忆资源在现实行动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章太炎壹“过去”在现实上并不存在,但是在清朝末年关于未来国家建构的论辩,尤其是“革命”与“君宪”的论争中,“过去”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最后是革命派胜利。这批革命志士已不再像清朝政权正式取得汉族士大夫的信仰之后的世世代代,把所谓“国”和满族政权视为…

侯友宜引用孟子名言批赖清德,赵少康称不要为“去中国化”排掉好东西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临近,学校课纲删减古文的争议引发各界讨论。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呼吁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不要为了选举操作世代对立,甚至口诛笔伐提出看法的国文老师,并引用孟子指台当局如果缺乏自省能力,正是演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侯友宜副手赵少康也表示,不要为了“去中国化”,排掉好的东西。台北一名女高中国文教师,日前批评课纲删减文言文无耻,引发热议,“无耻课纲”话题正热。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12月9日表示,当局13年没有召开教育会议,未来如果当选,一定会重新召开、重新检讨。侯友宜晚上再发文,呼吁民进党的赖清德,不要为了选举操作世代对立,甚至口诛笔伐提出看法的国文老师。并引用孟子指台当局如果缺乏自省能力,正是演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侯友宜副手赵少康在台中展开首场青年对谈,也谈到课纲争议,直指民进党大搞“去中国化”。侯友宜副手赵少康:“好的东西把它…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唐诗宋词,其实已经传遍了欧美文学界。美国“垮掉派”作家凯鲁亚克,在著作《达摩流浪者》的扉页题词,将此书献给中国唐代诗人寒山;2020年,BBC播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杜甫视为与莎士比亚同级别的诗人。诗是最难翻译的东西,更何况是讲究用典、韵律、寓情于景的古诗词,再加上儒释道、士大夫文化的隔膜,西方人眼中的杜甫李白,与我们眼中的相比,必定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他们是怎么欣赏和解读唐诗宋词的呢,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翻译成英文后,再转译成现代诗,又长成什么样子?这就像在一双别人的眼睛里观看我们自身,别有一番“怪怪”的美感。下文摘选自《李白来到旧金山》,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01杜甫|“莎士比亚级别的东方诗人”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长达五十八分钟的诗歌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西方国…

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对于中国古代士大夫而言,“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可谓终极追求。有趣的是,历朝历代对官员正妻的身份认证大致相同,即一品至五品官员的妻子称“诰命夫人”,六品至九品官员的妻子称“敕命夫人”。但多大的官才能荫袭给自己的后代,这些后代子孙又能借助父辈的功绩擢升到什么层级,不同的历史时期却不尽相同。盛明兰(赵丽颖饰)得封诰命。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图“世卿、非礼也”先秦世卿制度的形成和短板自“禹传子、家天下”以来,基于血统的世袭制便成为王位更迭的主流。王权的世袭也带动了贵族阶层的世袭。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曾这样描述:“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杨宽所著《战国史》在论及西周官吏情况时也说:“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便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

回顾中国“外语热”,英语现在阶段100分合适吗?

经历过考试升学的朋友,在专业课程之外,很多时候都会遇到一个“拦路虎”——外语,普遍来说是英语。但我们只要不是从事特殊的岗位,以及专门做学术研究,需要援引国外的资料的话,英语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英语听力考试,图片出自网络或许,就是基于这个事实,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高考外语降至100分。如果要追问,这个建议是否合理,要先搞清楚,外语占的权重为何这么高?01古代也有“外语热”提到学习外语,很多人能想到晚清“开眼看世界”时期,但其实早在古代,就有这样的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被鲜卑族统治过很长时间。北齐皇族高氏虽然以出自渤海高氏这样的世家大族,来给自己贴金,但都知道,他们和鲜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武帝拓跋焘,图源自网络高欢在汉人士大夫面前,可以讲流利的汉语;在鲜卑族武将面前,又能用鲜卑语沟通。这成了一种社会趋势,如果你是双语种人才,你的…

媒体:北京方言日渐式微 中学生不识“京片子”

这些记录着很多北京人美好回忆的“京片子”,现在听到得越来越少,甚至北京的中学生都日渐陌生。《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时,北京市语委办公室主任贺宏志感叹:“当前北京中学生对老北京话不太熟悉了,北京方言可以说是日渐式微。”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