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机构整合背后:高海拔致多人请病假,部门剩下一两个干活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视觉中国 图果洛州玛多县地处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6万人且居住分散。2023年的机构整合,让这座青海省人口总量最少、机构编制规模最小的人口小县为外界所关注。玛多县的改革,有其特殊背景。2023年岁末,《青海新闻联播》刊发的系列报道披露,在玛多工作,每位干部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平均4500米的高海拔。一本本按月统计的科级干部请假条,请假内容不少与高海拔引起的身体不适有关。玛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峰邦介绍,每个月的请假条装订成一本,按月统计,7月份因为家里面孩子的上学,这些请假的比较集中一点。相对来说平均下来一个月是90到100人次,能达到50%,相当于一半人请假。我们大概是两百人左右科级,干部里面请假的是100人。“请假的人多了以后,不请吧,都是确实生了病,有的同志是长期三级高血压,坚持带病上班,有的确实是家里老…

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幸存者仅剩38位

新华社南京12月3日电 题: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 幸存者仅剩38位新华社记者邱冰清、蒋芳“我又来看你们了,我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 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们赶到纪念馆。面向“哭墙”,他们鞠躬、献花、默哀,祭奠在86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1995年刚设立时,长43米,高3.5米,刻有300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28年来,“哭墙”经历数次增刻,姓名增至10665个,长度也增加了约一倍。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部分)。…

男子把爷爷名字从墓碑上铲除被姑姑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

清明祭扫时,子女发现墓碑上父亲周峰的名字竟然被铲除了,而“罪魁祸首”竟是其亲孙子周鹏。姑侄为此对簿公堂。5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获悉,周峰与妻子共生育了5个子女,包括周英、周明等。周明早逝,周明的妻子王丽作为认购人,与墓园方签订了墓穴购销合同,分别为丈夫与自己、公公和婆婆购买了双穴墓。周明及其母先后落葬。后来,墓穴证书持有人变更为周明与王丽之子周鹏。在周峰去世后,周峰的女儿周英未通知周鹏,也未携带墓穴证书,将父母合葬。此后,周英在清明祭扫时发现经周鹏要求,周峰的名字被墓园自墓碑上铲除。周英将周鹏和墓园告上法庭,要求周鹏和墓园方将父亲周峰的墓碑恢复原状。周英诉称,几个子女作为申请人向墓园方购买了涉案的墓穴,使用人包括父亲周峰夫妻俩。2020年父亲去世,子女们向墓园方提出落葬,至此,父母完成合葬。墓碑正面有周峰夫妻俩的照片,并刻有他们及所有子…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