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不好笑

文 | 李厚辰哈尔滨冬季旅游火热,但称呼其他地区民众为“小土豆”的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这个词汇究竟代表着身高歧视、性别歧视,还是仅仅是一个无歧视意谓的友善昵称?就在争议之中,从广西出发,来到黑龙江研学旅行的南宁幼儿旅行团被称为“小砂糖橘”,随后全国每个省份都有了一个“小XX”的昵称。疫情期间全国各个地区以食物词汇自称支援“热干面”的回忆袭来,这种被称作语言“低幼化”的批评由来已久,但到底语言低幼化的问题是什么?为何近年中国互联网上密集地出现语言低幼化现象?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对于理解这些现象重要,借此,或许也可以一窥我们语言使用习惯与生活世界的互动关系。01.语言低幼化恰恰不是思想低幼化有一种对语言批判过于简单的关联,即有点“望文生义”地认为人的语言风格等同于思考或思想的风格。言语粗鄙的人思想粗鄙,言语简单的人思想简单。当然,很难有这…

中国人,少琢磨点人性

文|西坡昨天的文章说,人无法通过弥补短板来有所成就,而只能发挥长板。后来想想,会不会有人囫囵吞枣,反受误导?怎么个误导呢,就是听了之后洋洋自得,固步自封。有人说,道不能乱传,碰到没有根底的人,向他传道等于害他。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解决办法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慎言,先判断对方的秉性,有把握之后再传;另一个是索性多说,制造表达的冗余,这也能防止偏听偏信。我现在的做法是,在现实中采取第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闻来学不闻往教,简单来说就是随时问自己一句人问你了吗;在网络上采取第二种,我说我的你听你的责任自负,但我尽量把一件事的正面反面里面侧面说清楚,这是责任有限制文章。我绝不是主张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用再学习进步了,我只是说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把长板锯掉一截去补短板。因为锯到最后,肯定什么板都剩不下了。学什么,怎么学,这些才是重点。我的建议是,多学点手艺…

为什么在动物界,只有人类长鼻毛?

鼻毛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毛,你在自然界中几乎找不到反例。常有人拿骆驼来反对这个观点。但骆驼鼻毛主要长在鼻子表面和入口一圈,并且骆驼不需要靠鼻毛来阻止风沙进入,它们可以关闭鼻孔。仔细想想你是否从未见过长鼻毛的动物?从餐盘里的卤猪鼻,到沙发上的猫狗,再到动物园里的人类近亲,除了人类鼻孔里的黑森林,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像滑梯一样光滑的鼻腔才符合造物主的本意。甚至在秃子的鼻腔,鼻毛也也一根不少,人类鼻毛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奇怪的是如此与我们息息相关又非常重大的问题你很难在公开信息中找到相关文献。日本百科杂学全书把鼻毛的成因归为高等动物的证明,这让人好奇鼻毛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鼻毛是种从毛囊到毛尖都蕴含着的奥秘的一种东西。去年美国阿肯色大学研究员GS普林茨在《物质》上发表了一篇拔鼻毛要用大多力气的论文。实验设计通过在自己鼻腔及同事鼻腔各拔50根鼻毛后研究人员发现一个非…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