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七事变爆发地,日本社民党党首就侵华战争道歉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朱超)北京西郊卢沟桥畔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雄伟庄严。18日下午,日本社会民主党党首福岛瑞穗一行来到纪念馆参观,表达对和平与友好的期盼。“对在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中遇难的民众及其家属,我们再次由衷表示歉意。”68岁的福岛瑞穗携代表团成员一道,在纪念馆献花篮并鞠躬致意。花篮缎带上,“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的字样十分醒目。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福岛瑞穗一行于1月18日至20日访问北京。访问的第一站,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步入展厅,福岛瑞穗神情肃穆。在诸多展览板块前,她频频驻足,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在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731部队细菌战等罪行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前,日方代表团成员面色凝重。“日本过去侵略过中国,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福岛瑞穗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不能再次发动战争,这是对世界、对亚洲作出的约定和宣言。社民…

李鸿忠、吴政隆、胡春华、苗华赴南京,出席国家公祭仪式

撰文丨余晖据新华社报道,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出席并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公祭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对媒体称,“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是重要的固化历史之举”。2014年12月13日,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央举行了高规格仪式。当时,在南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

记忆抢救中,这个组织和“慰安妇”幸存者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不能忘却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随后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了。不到6周时间里,南京城内哀鸿遍野,30多万同胞遇难。至今为止,南京大屠杀仍被世人牢记,这是日军侵华史上最为罪恶的一笔。时值国家公祭日,当我们缅怀逝者的同时,历史的一角也被再次掀开。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有一个特殊的受害者群体,她们叫做“慰安妇”,她们经历过最深痛的苦难,是那段血色历史的见证者。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慰安妇”相关资料搜集和幸存者的寻找工作。2022年,贵州茅台《近观中国》节目曾邀请韩国观察员金艺元跟随该中心研究人员脚步,踏上探访“慰安妇”之旅。幸存者仅剩9位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以保存“慰安妇”悲惨境遇证据为主题的博物馆2022年12月,《近观中国》节目组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取得了联络,在他们的帮助下获…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今天(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罹难,短短6周内,昔日繁华的古都就变成了人间炼狱,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每一个数字,都在提醒着我们,沉痛的记忆,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此刻,通过一段史实,一组数字,再来见证祖辈和同胞流过的血、亲历的痛,铭记历史,捍卫真相。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

新华社南京12月8日电(记者蒋芳) 记者8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该馆又新征集到文物史料1103件(套),包括侵华日军《从军日志》《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以及一批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美国报纸原件等。侵华日军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约180页,扉页部分写有标题《从军日志--于上海战祸中--木村中佐》,记录时间始于1937年8月16日,结束于1937年12月31日。这本《从军日志》不涉及前线作战,详实记录了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开展情报收集等工作。经专家翻译考证,“木村中佐”的全名为木村松治郎。记者在《从军日志》中看到,12月21日的一则日志中记载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很遗憾发生了大量抢劫、强奸、强闯民宅的事件,在我滞留期间就有上百件外国人、中国人来领事馆投诉的情况。日军闯入各国大使馆(部分例外)、民宅、学校,行径野蛮不…

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幸存者仅剩38位

新华社南京12月3日电 题: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 幸存者仅剩38位新华社记者邱冰清、蒋芳“我又来看你们了,我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 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们赶到纪念馆。面向“哭墙”,他们鞠躬、献花、默哀,祭奠在86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1995年刚设立时,长43米,高3.5米,刻有300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28年来,“哭墙”经历数次增刻,姓名增至10665个,长度也增加了约一倍。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部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起闭馆一个月

闭馆通告尊敬的观众朋友:因场馆筹备重要活动及设备维修需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定于2023年11月13日(周一)至12月13日(周三)期间闭馆。12月14日起,纪念馆正常开放。敬请相互转告。由此造成的不便,请予谅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23年11月13日

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李美金逝世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2023年11月9日22时许,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李美金在海南澄迈逝世,享年98岁。1941年,16岁的李美金被日军强征做“慰安妇”,白天干苦力,晚上遭遇屈辱折磨。稍有懈怠,日军就用枪头敲她的后脑勺,对着她的腰部狠狠敲打,此后数十年里,每逢阴雨天气伤处还隐隐作痛。2017年,阿婆曾参与纪录片《二十二》的拍摄。(总台记者 张斌 吴睿)

电影《二十二》最后一位幸存老人离世

11月10日,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消息,11月9日22时,原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李美金老人在海南澄迈逝世,享年98岁。李美金阿婆生前是纪录片《二十二》中在世的最后一位主人公。截至目前,经研究中心调查确认的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还剩9人。李美金老人。图源: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2012年,导演郭柯制作了纪录短片《三十二》,当时全国公开身份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32人;2014年,《三十二》中记录的32位老人已有10人陆续离世,这让郭柯意识到“不能再等了”,他决定开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现状纪录电影《二十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2099位志愿者和多方的帮助下,《二十二》得以进入院线。日本首映海报。图源:纪录电影二十二2017年8月14日,在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天,《二十二》全国公…

3分钟走2步、排队4小时等645桌,国庆出游挤爆了

“双节”假期开始,各地景区已相继启动“人从众”模式,人山人海的景象比比皆是。据海客新闻,9月29日中秋当晚,上海外滩放眼全是人,游客挤到水泄不通,一眼望不到头。而在甘肃张掖某景区则出现了“堵人”景象,栈道上放眼望去,一面是景一面是人,人群形成“长龙”。陕西榆林榆阳古城也出现人挤人景象。有游客进去南京夫子庙5分钟被人流量劝退……据央视新闻,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最新消息,今年中秋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预计达8.96亿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25亿元,同比增长138%。据预测,在今年中秋和国庆节相连的八天假期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像上海、苏州、成都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文旅市场异常火爆,酒店、机票等订单量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至少5倍。很多城市也加大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力度,尤其是城市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是带动城市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展示一个城市文化…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