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为何带斑马鱼上太空?专家: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我国瞄准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乘组(图源:新华社)报道称,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网友们纷纷评论道“太空养鱼”不再是梦。那么,此次神舟十八号准备养的“斑马鱼”是个什么物种呢?为什么要选择它呢?斑马鱼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资料显示,斑马鱼体长只有3~4厘米,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繁殖6~7次。更重要的是,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87%的高度相似性,是一种模式生物(可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的一类生物)。据了解,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科学家专门构建了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

首个基因编辑疗法获批,定价超千万,我们离基因治疗时代还有多远?

图源:pixabay撰文丨周叶斌●  ●  ●2023年12月8日,FDA一次批准了两个针对镰状细胞病的基因治疗,其中有首个基因编辑疗法——同时也是首个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疗法[1]。自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起步后,基因治疗一直是最被人们畅想的医学方向。但基因治疗此后却历经波折,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导致18岁受试者Jesse Gelsinger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更是让基因治疗经历了多年冷遇。可近年来,属于基因治疗的CAR-T肿瘤免疫治疗深刻改变了血液瘤的治疗格局;针对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治疗Zolgensma自2019年上市后为超过3000名患有这种“绝症”的患儿带来希望,2022年更是全球销售额超14亿美元,证明基因治疗完全可以取得商业成功[2]。甚至连FDA这类监管机构也在为可能出现的基因治疗井喷而招兵买马,严阵以待[3]。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基因治疗的时代真要来了。最适合基因治疗的…

美国瑞典投入上亿元的项目,这个团队只花了220万元

钮世辉团队(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作者|刘言课题进展过半,钮世辉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购买实验试剂的钱都快挤不出来了。租用的超级计算机公司来催尾款,他只能打哈哈:“我们这么大的项目,怎么可能欠你钱呢?”那是在2021年11月,钮世辉时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针叶树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这名85后学者和团队当时正在进行一个很多人眼中有些“疯狂”的计划——给我国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中国松”绘制完整的基因图谱。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囊括了美国、瑞典在内6个国家11家单位的36名研究人员。从科学层面而言,这并不是项容易的工作,已知的100种松树基因组大小的平均数与中位数均超过了25Gb(十亿碱基)。中国松基因组是人类基因组大小的9倍,是杨树和桉树的60倍。如果将中国松的基因组比作一本“天书”,钮世辉团队要做的是读取其中的每一个段落,再根据上下文重叠,要…

人类研究蚊子上百年,只为做一根无痛针头?

有一根“针”戳进你皮肤的时候,你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痒痒。对,就是你最恨的蚊子干的。今天跟大家聊聊让你深恶痛绝的蚊子,是如何用精妙的吸血方式,让你无痛出血的。点击图片跳转视频!问,世界上人类幼崽哭声最多的地方是哪儿?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医院儿科的注射室。不管是输液针头还是注射器,只要这个明晃晃的东西亮出来,必定能让每个孩子痛哭流涕。毕竟在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看到针刺、尖锐的东西就能立刻感受到危险,所以对针头的恐惧可以说是刻在人类基因里。但却有一个例外。有一根 “ 针 ” 戳进你皮肤的时候,你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痒痒。对,就是你最恨的蚊子。蚊子吸血后,除了给你留下一个奇痒无比的包以外,几乎没有痛感。同样是用一根 “ 针 ” 刺入皮肤,那蚊子是如何做到无痛吸血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不少科学家都在研究蚊子,并试图研制出蚊子嘴一样的针。大家好,我是差评君,今天…

移植转基因猪肾的猴子活了两年,创异种器官移植存活时间纪录

图片来源:Shelby Lum/AP via Alamy本报讯 从一只转基因小型猪身上移植的肾脏使一只猴子存活了两年多,这是异种器官移植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次。美国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的这项研究工作使用了大量基因编辑技术,这些编辑可以防止受体的免疫系统攻击新的器官,还可以中和潜伏在供体器官中的古老病毒——这是利用猪器官供人类使用的关键步骤。相关研究结果10月11日发表于《自然》。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将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机构提供更多数据。该机构正在考虑是否批准首次非人体器官移植的人体试验,但科学家表示,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为什么异种移植的成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以及对猪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编辑的可行性如何。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每天约有17人死亡。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已经将猪心脏成功移植到两个活人身上,并证明猪心脏和肾脏可以在法律上被宣告死亡的人身上发挥作用。…

全球第2例猪心移植成功!人类离异种移植还有多远?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马 量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9月2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全球第2例猪心脏移植手术。接受移植者是一名患有晚期心脏病的58岁男子劳伦斯·福西特。福西特因同时患有周围血管病和内出血并发症,不适合接受传统的人体或人工心脏泵移植手术。猪心脏移植是他的唯一选择。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他可以自主呼吸,新的心脏在没有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功能良好。”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手术也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同一个医学团队完成的,患者存活了60天。第一例猪心移植手术完成于2022年1月7日,患者是一位57岁患有终末期心脏病的男子大卫·贝内特。手术2个月后,他因心脏衰竭去世。今年7月,研究者在《柳叶刀》发表了第一例猪心移植手术的研究报告,给出的失败原因是: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对患者心肌细胞造成的损…

人造细菌进化能力超越自然细菌

科技日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领导的一个团队从支原体细菌中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细胞,它只包含493个基因,是已知所有自由生命体中最小的基因组。这些细胞能够进化和生长,增殖变多,且能重新恢复在缩小基因组时失去的遗传适应性。这项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成功地设计合成细胞,甚至开启合成生命的时代。生物体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无论是拥有460万个碱基对的大肠杆菌,还是拥有430亿个碱基对(约是人类基因组长度的14倍)的澳大利亚肺鱼,遗传指令的数量决定了一个生物的特征和功能。如果把一个很长的基因组精简到最基本形式,会发生什么?事实证明,即便没有完整的基因组,生命仍然会找到一种生存和繁衍的方式。蕈状支原体是可引起传染性牛胸膜肺炎的一种细菌,这种细菌生存在奶牛和山羊等反刍动物的…

无性生育将到来?日本用雄性细胞造出“双父无母”小鼠

图片来源:unsplash▎据钛媒体App了解,林克彦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从雄性小鼠的细胞中培养出可受精产生后代的卵子,通过实验,最终共有600多个胚胎植入了雌性小鼠的子宫内,生产出7只小鼠。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小鼠的“无性繁殖”似乎不再成为梦想。钛媒体App 3月19日消息,本月举行的第三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日本大阪大学干细胞生物学教授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宣布:其团队首次从雄性小鼠的细胞中培养出可受精产生后代的卵子,并成功创造出生物学意义上“双父无母”的小鼠。而且通过实验,最终共有600多个胚胎植入了雌性小鼠的子宫内,生产出7只小鼠,存活率约为1.1%。钛媒体App注意到,上述研究成果于3月15日刊登在顶级期刊英国《自然》杂志上。同时发表的观点文章中,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两位教授称,这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从哺乳动物的雄性细胞制造出健康的卵母细胞的第一个案…

《重返N39》导演阮任艺:探索是刻入人类基因的精神

原标题:《重返N39》导演阮任艺:探索是刻入人类基因的精神  影片介绍:  这是一条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上看不见的横贯线,也是一条欧亚大陆中人类古文明迁徙商贸史上的重要古道,更是一条在宗同昌、何旭东两代中国探险人各自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探险路线。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宗同昌、何旭东两位探险家在古稀和知天命之年重返N39,追寻记忆、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发现未知的经过。  日前,2020年第16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作品征集推荐结果揭晓,《重返N39》成功入选,成为10部最终参加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总决赛的影片之一。  导演阮任艺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云南拍摄少数民族风情纪录片。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笑着回忆道,“刷朋友圈时,突然看到推荐结果,发现有自己导的影片,特别高兴,那天中午开心得多吃了两碗饭……”  为什么会拍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部纪录片想给观众传递…

中国蛋白质组研究站在了全球制高点

原标题:中国蛋白质组研究站在了全球制高点前不久,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Cell)正式发表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引发关注。这是“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重点专项继肝癌、胃癌研究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作为该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首席科学家贺福初给出这样的评价:“该成果再次证明了蛋白质组学的成熟度,足以帮助解决认识一系列的重大医学问题,也再度证明了中国的蛋白质组研究,不仅站在了全球的制高点,也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说起“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不得不提“人类基因组计划”。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组虽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相关性方面提供了根据,但大部分疾病却…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