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到哪儿了?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复苏是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线。当前,经济复苏到哪儿了?在经历了“数据真空期”后,前两个月的宏观数据现已公布,结合高频数据看,经济整体复苏符合预期。但也有一些疑惑待解:广义货币大增,社融开门红,新增信贷创纪录,同时消费尤其是餐饮恢复明显,为何CPI反而下滑到1%,经济复苏之际却呈通缩之势?政府专项债下达超过2.2万亿,央企国企中长期贷款大增,基建项目开工率超往期水平,为何固定资产投资开局却远低于往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还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销售、融资全面改善,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上修明显,70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总体上涨,为何家庭部门的长期贷款依然萎靡?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跌幅收窄,对欧洲、日韩均改善,对东盟强劲反弹,为何对美国出口、技术贸易进出口继续下降?拉长预期看,今年经济复苏态势如何?货币宽松支撑的政府基建投资能否延续?房地产全面复苏是好是…

清华教授内部提醒:“中国形势生变,国人尤要注意几件事”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80-942✪ 魏杰 |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导读】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密集推出:从成立金管总局、证监会转直属机构到重组科技部、成立数据局,无不引发国内外关注。如何准确理解上述调整的深层逻辑?后疫情时代,在外部压力下,中国经济能否如期复苏?作者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讨论了近期关注较高的几大问题:(一)关于经济增长率。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从二中全会的5.5%调整至两会的5%,与美国全面启动对华脱钩有关,且国内消费启动还没有那么快。(二)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金管总局的成立打破过去的分业局限,未来的穿透式监管意义重大。针对地方金融风险,以派出机构为主的监管体系,不会再出现自己服务又监管的情况。科技方面,重组后科技部将不再管一般的审批,主要在卡脖子工程、核心技术、基础研究上给予政策支持。数据方面,国家数据局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出一条可执行的数据…

相亲 300 次后,我终于...

过去的一个多月,很多行业都异常繁忙,恨不得一下子补回过去三年里落下的业绩。但是对于很多躲过了三年催婚大戏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日程表上,和工作量一样报复性回归的,还有「相亲」这件事。今天这期节目的讲述者 Steven,可以说是这条路上的一个绝对的勇士。他曾经相亲过 300 多个女生。我叫 Steven, 今年 39 岁,现在在深圳,主要做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的工作。-1-被推着向前走Steven 在决定开始相亲之前,只谈过一次恋爱。那是他在国外读书期间,一段长达 8 年的异国恋。8 年里,Steven 从没想过放弃。他本以为博士毕业回国之后,等待他的是相聚的幸福生活。但是,女友的父亲极其强势,双方在选择定居城市这件事上拉扯了很久,直到分手。回国的前两年,Steven 一直觉得还没有从上一段的感情中恢复好,对于感情的事也不着急。但是随着 35 岁越来越近,身边的各种声音也越来越多。有一天,他父亲命令他立即出门,让他…

全球性萧条期为什么一定会到来?

辩证世界观系列001——工业时代的“天时”推算之法一.工业时代的“天时”——生产力发展的“春夏秋冬”如果说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最简单最朴实的表述,便是一升一降、一荣一枯,周而复始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如同下表所示的依次以繁荣—衰退—萧条—回升的方式运动。康波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的理论,全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是苏联经济学家发现的围绕着生产力与技术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周期。由于其超长的跨度,根据幅频扩张的效应导致其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我们可以在工业革命后的二百多年世界史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中看到它的影响。康波周期实际上起到了近代人类历史上“天时”的作用,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周期的影响大于了自然周期的影响。而比较吊诡的是,许多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以及重要的投资者,都对这个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非常认可,而且越是实力强名声好的越认可。比如说达里奥,就在此基础上自己也发…

地方债是不是“鸦片”,经济学家别故弄玄虚了

所谓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实学,不是烧脑游戏的玄学。宏观经济学再富丽堂皇,也不能代替微观经济的柴米油盐。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关不羽最近有幸围观了赵建教授和中银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债务辩论,谈一点感想:经济学可以宏观,经济的真相却在微观。01引发这场辩论的,是赵建教授的《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对地方债依赖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批评。主要观点是:债务超出信用和资产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种“鸦片”。吸鸦片的时候肯定会精神抖擞,出现无所不能、一片繁荣的幻觉。但当毒劲一过,就会身体透支,精疲力尽,甚至会走向崩溃。徐高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反驳文章《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反对“债务妖魔化”。徐高的文章读到一半,感觉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徐高的上半篇文章运用货币银行学、可持续债务等理论,高举高打地批评“债务鸦片”是对债务妖魔化。理论水平确实很高,…

房地产告别“只涨不跌”时代,刚需如何买房?

经过最长的一轮紧缩周期,房地产从去年迎来了转变,刺激市场的调控政策频出。中国房地产进入到新一轮的宽松周期,同时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也被重新提及。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在城市化、老龄化和少子化影响下,购房人口结构、人们对经济和房价的预期、房地产行业内部的供需关系都出现新变化。从前几个房地产周期里政策宽松到楼市回暖的经验恐怕无法复制。我们想知道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作为个人,如何做出合理的购房决策。主笔| 杨璐杨现领是经济学博士,空·白研究院创始人。他也曾经是贝壳找房的首席经济学家,出版有《新中介的崛起与房地产价值链的重构》《租赁新时代》《存量房时代:经纪人的职业化》等等。因为有房地产市场的工作和研究背景,杨现领既有宏观经济的视角,也对具体楼市的现状和趋势很熟悉。我们在这样变革的时间点上跟他做了一次专访,从他的调研结果出发,杨现领答疑解…

连续4个月增长!1月外汇储备增加567.7亿美元,有3个原因

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升值,中国外汇储备也出现大幅增长。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4.62亿美元,较去年末上升567.71亿美元,升幅为1.82%。这是外汇储备连续四个月增长。国家外汇局表示,2023年1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1月外储大增的原因,一是汇率折算,1月美元指数下跌,非美货币升值,汇率折算的贡献应该有100多亿美元;二是资产价格,1月全球主要国家的债券价格是普遍上涨的,这块贡献应该有两三百亿美元;三是境内外汇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央行可能是有一定的外汇储备购入,规模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1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升值1943点,累计升值近…

经济学家:202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应定为“6%+”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只是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必要条件中国还必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旨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案推进改革中国GDP增速自2010年逐季持续下跌,由2010第一季度的12.2%下跌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6%。这种情况使不少人相信: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因而GDP增速还会进一步下跌。主张中国GDP潜在增速低于6%,因而还会继续下跌的论据包括:人口老龄化、环境制约(绿色GDP)、体量大了(边际收益递减)和改革滞后等。但是,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抵消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如:城市化、产业升级、科技革命和人力资本提升等。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相互抵消后的净结果是什么?没人算得清楚。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除了死亡和纳税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无疑的。我以为,不应轻易断定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是6%、5%或更低,而放弃为获得尽可能高一些的经济增速的努力。事实上,何…

经济学家余永定:2023年中国GDP增速目标应定为“6%+”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只是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必要条件中国还必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旨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案推进改革中国GDP增速自2010年逐季持续下跌,由2010第一季度的12.2%下跌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6%。这种情况使不少人相信: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因而GDP增速还会进一步下跌。主张中国GDP潜在增速低于6%,因而还会继续下跌的论据包括:人口老龄化、环境制约(绿色GDP)、体量大了(边际收益递减)和改革滞后等。但是,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抵消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如:城市化、产业升级、科技革命和人力资本提升等。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相互抵消后的净结果是什么?没人算得清楚。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除了死亡和纳税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无疑的。我以为,不应轻易断定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是6%、5%或更低,而放弃为获得尽可能高一些的经济增速的努力。事实上,何…

任泽平:中国经济的十大规律

做投资、做企业、做事有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就是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近年有些朋友建议我总结一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方便大家了解和运用,限于智识有限以及忙碌交织,一直未能落笔。近来重读经典,抚今追昔,遂一日而就。初稿洋洋洒洒1万多字,后来割爱、删繁就简为2500字,大家几分钟就能读完。从事了20年的宏观经济研究,先后在公共政策部门、金融机构等工作,结合长期以来的观察、实践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概括出中国经济的十大规律,才疏学浅,难免有遗珠之憾,野人献曝,与你分享。看懂宏观趋势,把握投资机会,选择优于努力。第一大规律,长期的经济增长模型取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三大要素,这是世界各国兴衰的第一性原理。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受益于三大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全球化带来了资本和技术,1962-1976年婴儿潮带来了劳动力,改革开放则通过制度变革将这三大要素、…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