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李昌钰曾称,侦破朱令案有5种途径

12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该校1992级校友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清华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图源:新浪微博)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清华大学表示。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突发怪病,1995年4月28日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随后,各方确信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但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

“神探”李昌钰曾称,侦破朱令“冷案”需5途径

12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该校1992级校友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清华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图源:新浪微博)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清华大学表示。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突发怪病,1995年4月28日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随后,各方确信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但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调查往事

2023年12月22日,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在北京去世。朱令的病例曾经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通过网络上收集信息和远程诊断治疗,一个曾经美丽的生命被拯救下来了。同时,朱令的故事开始通过网络广泛流传,2004年3月海外同学“帮助朱令基金会”成立。“如果没有网络,朱令不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有过这样感慨。2006年,《新民周刊》曾走访朱令案案发地,采访朱令的父母、同学、医生等,试图还原这起案件背后的诸多细节。斯人已去,音容犹在。记者 | 贺莉丹11年前,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11年来,对朱令中毒原因的争论与质疑从未停止。1997年4月,朱令父母得知,警方传讯了朱令的同宿舍女生苏荟(化名),苏荟当时被认定为“最大嫌疑人”。2005年12月30日,苏荟在天涯网站上贴出一份“驳斥…

朱令去世,真凶仍未归案

12月23日,清华大学发文:我校1992级校友、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据此前媒体报道,11月18日,她的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度,陷入重度昏迷。11月24日,朱令在病床上迎来她的50岁生日。朱令2013年5月份,北京警方曾回应该案称,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本科学生朱令令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北京市公安局接报后经过侦查发现,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

清华大学铊中毒受害者朱令去世,其父发声

12月23日,网上传出朱令去世的消息。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证实,该校1992级校友、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清华校方称,“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23日,南都记者从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处了解到,朱令于22日22时59分离世。“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会安葬在北京。”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突发怪病,1995年4月28日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随后,各方确信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但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

尹丽波任海南省副省长

据海南人大网消息,12月19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尹丽波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尹丽波此前任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正厅级)。据海南日报6日报道显示,尹丽波已出任海南省领导。尹丽波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尹丽波出生于1973年6月,黑龙江肇东人,1998年4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历,正高级工程师。尹丽波本科、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进入原电子工业部工作,此后历任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2020年,尹丽波赴任海南,出任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2022年5月任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正厅级)。据澄迈县政府官网介绍,澄迈县是国内首个被联合国专业机构认证的“世界长寿之乡”,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

北大教授“跨栏”入校,封闭的校门该不该开?

大学开放与否,其实也是大学精神的一个折射:大学之“大”,当然是海纳百川、包容万有的意思,这才是理想中大学的样子。文 | 竹 里北大又上热搜了。这次的舆论焦点争议是“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起因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因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他使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李植还称,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这一事件经媒体扩散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12月17日,有高校老师采访时表示,大学本应是开放之地,校园开放应该成为常态。一出沉重的“跨栏”喜剧笔者在知乎上找到了李植所发的文章。该文标题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发布时间为12月2日。文中写到,北大校园最近几年装上了闸机,但是博主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个人信息,便不想刷脸入校和离校,只能亮证入校。不过,通过工作证入校又需要门卫登…

“跨栏”副教授:我从来不遵守北大门卫制度

据南方周末报道,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近日在社交媒体的几篇文章,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李植记录了前段时间他“跨栏”进入学校,和保安上演一场“追赶大赛”的故事,呼吁北大打开大门。此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紧跟着,高校是否应该打开大门引发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也有人认为,设置进出门槛能更大程度保护在校师生。【1】“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九派新闻在知乎上找到了一篇名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的文章,作者为李植,该用户没有身份认证。知乎文章截图作者在文中写道,北大进门查证件的制度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他认为,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断然拒绝查证新规,从而与门口保安出现过多次摩擦。“好在我一般都配合调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证),也愿…

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首次颁给中国人

2023年12月15日,上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严文明先生近照终身成就奖,作为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泛⽽深远的学者。之前几届分别授予了科林·伦福儒勋爵、布莱恩·费根教授、白简恩院士等。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学家该奖项。颁奖词说,“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92岁的严文明先生亲笔写下了感言。严文明先生感言严⽂明先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华容,1958年毕业于北京⼤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后留校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曾担任北京⼤学考古学系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现为北京⼤学资…

在中国这个朝代,嫔妃们害怕生太子

《甄嬛传》“皇上,三阿哥又长高了。”《甄嬛传》里的这句著名台词,很多观众都耳熟能详。说出这句台词的“齐妃”身为剧中“皇长子”的生母,深知自己早已不受皇帝宠爱,把未来的命运寄托在儿子“三阿哥”身上,认为只要“三阿哥”弘时能有来日,她就有熬出头的指望。这也符合我们对古代王朝“母凭子贵”的认知。中国古代王朝中,对绝大多数后宫女性而言,“生育”被迫成为她们的一生追求。是否育有子女,不仅关系她们的个人命运,也和整个家族的荣誉挂钩。但生下了孩子,就真的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吗?有朝代的情况与我们刻板想象相悖:妃嫔们对生育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尤其不愿意生太子,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终止妊娠。那就是北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在他的著作《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一书中,介绍了这一反常情景。北魏时期,父权制下,嫔妃都害怕生太子,甚至不惜自残来防止生产。书中的女性们忍受…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