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72年降水记录比,华北这轮暴雨有多罕见?

时隔 11 年,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再次被拉响——从 7 月 29 日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红色预警,提醒京津冀等地会出现的极端降雨情况。31 日,北京水文总站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这三日来的强降雨,让华北多地出现断电断联情况。大量求助信息涌现在网络上:“家里老人失联了,那边信号不通”“从凌晨两点往后全村失去联系,停电停网至今”“一层已淹没,没水没电没吃的”。澎湃新闻通过梳理全国共 2435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近期降水数据,呈现本轮强降雨受影响最大的地方;以及与过往 72 年的气象记录对比,展现这轮降水的猛烈程度。多个气象站点破历史极值对北京、河北多地而言,此次京津冀强降雨称得上是“历史罕见”。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刘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形容这轮降水的强度:“相当于第一天下了一个‘7·21’的暴雨,结果第二天又下了一个 160 毫米、180 毫米,门头沟区…

新一轮高温,马上上线!

7月1日高温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大记者26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7日开始,华北地区新一轮高温天气又将“上线”。6月21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多地气温突破40℃。区域高温天气过程强度模型评估显示,北京、天津、河北21日至24日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级别均为特强(最高级别)。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41℃,1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国家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京津冀50%以上国家站的累计高温持续时间超过40小时。区域最高气温出现在22日北京怀柔区汤河口站、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站,均达到41.8℃。其中,22日至24日,北京、天津出现“40℃三连击”历史新纪录。2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的强度和范围有所减小。中央气象台预报,27日至7月1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将再度出现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指出,27日,华北平原大部…

美国开展泰坦号内爆事故调查作业,已确定5块主要残骸位置

“海洋之门“公司运营的潜水器眼下距“泰坦”号潜水器确认发生内爆已经过去数天,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正试图调查其残骸以收集更多的信息。然而,相关作业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调查的规模、如何回收残骸、调查时间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据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6月26日报道,美国海岸警卫队首席调查员杰森·诺伊鲍尔(Jason Neubauer)上校25日表示,目前的优先事项是回收潜水器的碎片,并将采取预防措施,以备发现人类遗骸。他在波士顿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调查将能够为民事或刑事指控做出更明确的指导。此前,由“海洋之门“公司运营的潜水器“泰坦”号在6月18日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残骸附近时发生内爆,船上的五名乘员目前已确认全部死亡。诺伊鲍尔指出,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已经开展了最高级别的调查。他说,调查将试图确定事故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防止未来的悲剧发生。他补充说,调查将与加拿大、英…

刷新高温纪录、突破历史极值,人类会突破地球的“安全边界”吗?

图源:Pixabay撰文|满凯责编|冯灏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全国都在一片炙烤之中,北方尤其酷热难耐。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40℃,三天的最高气温均进入历史高温排行前十,综合影响为历年来最强。北京之外,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和天津等地都拉响了“红色”高温预警。据中央气象台统计,国家气象站中有14个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突破6月同期极值;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为16.55万平方公里,40℃以上的影响面积为7万平方公里。京津冀21-24日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级别均为特强(最高级别),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解释说,自21日起,京津冀地区受暖气团控制,暖气团强度较强,且影响时间长;在高压脊形势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没有云层遮挡,辐射增温更加有利,促进了升温。23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超历史极值, 图源:中国气象局多次突破历史极值、持续刷新高温纪录的中国城市是全球持续热浪的…

科索沃冲突致多方人员受伤,塞尔维亚、北约、意、匈官员表态

5月29日,科索沃警察和北约维和部队在科索沃北部与塞族抗议者发生冲突,造成超过30名北约维和人员受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则表示,此次冲突还导致52名塞族人受伤住院,另有41名驻科士兵受伤。当地时间2023年5月29日,科索沃地区兹韦钱,在市政大楼外举行的要求罢免新当选的阿族市长的抗议集会中,塞族人面对防暴警察。视觉中国 图据英国《卫报》5月30日报道,在冲突发生后,武契奇已将塞尔维亚军队的战斗警报设为最高级别。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科索沃塞族对地方选举的抵制行动。5月29日,塞族抗议者在科索沃北部兹韦钱(Zvečan,塞族区)市长办公室外第二次发起行动,阻止新当选的阿尔巴尼亚族市长进入。在外值守的北约维和部队使用催泪瓦斯和震荡弹针对抗议者,与塞族抗议者陷入冲突。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Kosovo Force,Kfor)在一份声明中谴责了塞族抗议者,称这是“暴力行动”。“在应对抗议人群最活跃的一翼…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访华,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来华了,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澳最高级别贸易官员面对面会谈。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11日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开启为期两天访华之旅。(图源:路透社)细节一:第一站就去了宝武钢铁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11日启程前往北京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可以说这一次,法瑞尔是带着任务来的,用他自己的话,此行的目的是致力于“推动解决悬而未决的贸易障碍”。“推动解决”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的,而“悬而未决的贸易障碍”,其实也是澳大利亚自己种出的苦果。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一度经历了漫长的低谷。由于前任莫里森政府追随美国采取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负面政策,使得中澳经贸关系受到严重冲击。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大麦、海鲜、煤炭、木材等主要出口产品均不同程度受到打击。其中,葡萄酒、木材等,2021年对华出口甚至下降九成以上,据澳大利亚政府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访华 中澳经贸合作全面重启?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右)5月11日起对华展开三天访问,图为法瑞尔抵华后离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路透社)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星期四起(5月11日)访华,并将开展2019年以来中澳最高级别贸易官员面对面会谈。法瑞尔启程前称,将大力倡导全面恢复澳洲对中国畅通无阻的出口;中国商务部则呼吁两国推动中澳经贸务实合作向前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澳关系处于回暖期,两国可能在法瑞尔访华期间达成一些原则性的合作意向。法瑞尔星期四至星期六之间访华。根据法瑞尔启程前发布的公告以及澳洲媒体报道,法瑞尔将在星期五(5月12日)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共同主持第16届中澳部长级经济联委会,该会议2017年后因中澳关系遇冷而暂停。这将是法瑞尔和王文涛今年2月举行视频会谈后,两人三个月内第二次接触。而此次访华期间,法瑞尔或还将与更多中国政府官员会面。法瑞尔在公告中写道,澳洲政府对于中澳双方的贸易进…

世卫:3年接到近700万例死亡报告,此时宣布新冠紧急状态终结背后的考量

经过1000多天的抗疫历程,世界卫生组织于本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还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警惕并没有放松。世卫组织新闻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强调,目前无法确定新冠病毒的变种不会在未来再次引起大流行,或对全球健康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出现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新变种,将考虑再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个迹象显示新冠对人类健康威胁减小当地时间5月5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最高级别警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图据IC photo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自世卫组织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全球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近700万例死亡病例,而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达2000万。对这一决定,哈里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因为有足够…

中国疫苗出海:虽已扬帆,并未远航

文 | 孙爱民编 | 王小图/Pixabay中国疫苗出口额骤减。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国际合作促进分会在近日发布的《中国疫苗行业国际合作发展报告》(下称《中国疫苗发展报告》)中讲出的原由是,因新冠疫苗需求量减少。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人用疫苗出口额由由2021年的156.4亿美元,降至2022年的9.93亿美元,大幅下降93.65%。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这也意味着应对新冠疫情而出的一些产品,热度将快速消减。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曾推高了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与中国疫苗的出口量。2019年至2021三年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从380亿美元增长至1410亿美元。2021年,新冠疫苗的出口促使中国疫苗企业出口达到顶峰。在国内,最早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出自北京科兴,及国药集团旗下的中国生物公司。《中国疫苗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

世卫宣布新冠紧急状态结束,新冠大流行结束了吗?

当地时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解除了2020年1月30日在同一地点拉响的世卫最高级别警报。在发布会上,谭德塞回顾说,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新冠疫情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经历了由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冠变异毒株引发的多轮疫情高峰。截止到2023年5月4日,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此外,疫情之下各国的卫生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无法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其中包括儿童未能接种能够拯救生命的疫苗。“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我们一方面需要认识到新冠大流行的最严重阶段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到长期与新冠共存的地方病(epidemic)阶段了, 另一方面,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放松警惕,不采取措施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的发生。”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