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变身大产业

原标题:土特产变身大产业  陕南秦巴山区精准选育富民产业,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土特产变身大产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梁玉栋 史宏宇 毛浓曦  秦巴腹地,青山环绕,绿水相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产业园内,一排排智能联栋木耳大棚正在进行消毒和修整,即将开始秋季木耳的种植。  几年前金米村还是个极度贫困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1.85%。如今,村民们通过承包木耳大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大棚有人建、菌包有人送、技术有指导、木耳有人销,村民只需要挂袋、采摘、晾晒,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  这是陕南秦巴山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立足生态、地理优势,精准选育富民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曾经制约山里人富起来的“穷山恶水”,如今成为群众致富脱贫的“靠山”。  青山绿水间的旅游产业  周末,李苗一家从西安…

神秘的古代巴国都城呼之欲出?

原标题:神秘的古代巴国都城呼之欲出?  神秘的古代巴国都城呼之欲出?  探访“宕渠城”遗址    这是7月28日拍摄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坝遗址发掘出土的宕渠城西城门。  这是7月28日拍摄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村的城坝遗址一景。本报记者惠小勇摄  成都平原的水泽孕育了三星堆、金沙这样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同处四川盆地的巴山峻岭滋养的巴文明,却因为目前发掘研究较少,显得更为神秘。记者日前来到川东地区,探寻古代巴国的踪迹。  全国发现的第一座古津关见证“宕渠城”繁华  记者要去的是近年来发现的渠县城坝遗址。据史料记载,城坝在春秋战国时代,曾是巴人的一支——古賨人所建賨国的国都。“賨人”崇武善战,性情豪爽,且善歌舞,曾参与武王伐纣。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村,目前考古发现了津关、宕渠城、东周墓地等,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

矿井停产20年溪水仍是黄褐色,“环境债”不该久拖不还

原标题:矿井停产20年溪水仍是黄褐色,“环境债”不该久拖不还  ▲被污染的溪流。图片来源: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官方政务号  据央视新闻报道,陕西安康市白河县2000年起停止硫铁矿开采,但因尚未进行生态修复或风险管控等措施,矿洞和山区深沟露天堆放的矿渣在雨水和泉溪的冲刷下,仍源源不断地向下游输送“磺水”,导致溪水至今仍是黄褐色,石头也变了色,村民表示“这水畜生都不能喝”,这也威胁到了汉江流域水质。  “磺水”过后,寸草不生。报道视频中,秦巴山区源源流出的黄褐色“磺水”,让人看了触目惊心。秦巴山区是汉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汉江则是长江最重要的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因而,“磺水”对生态的影响乃至潜在威胁,绝不容小觑。  面对“磺水”污染,当地也采取过一定的措施,包括封堵矿洞、修坝拦渣、修库拦污等。但由于资金缺乏,这些治理工程所涵盖的区域仍然有限,且…

把梦想实现在山水间——陕南乡村旅游带动创客下乡热

原标题:把梦想实现在山水间——陕南乡村旅游带动创客下乡热  新华社西安8月9日电 题:把梦想实现在山水间——陕南乡村旅游带动创客下乡热  新华社记者陈晨、李浩  一直梦想着在城里开家店的重庆姑娘王烨不曾想到,自己的创业之路,竟始于秦巴山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布景时尚,音乐动感,在王烨创业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旅游小镇终南山寨里,她的酒吧颇为显眼。3年前,在重庆打工的她和丈夫到柞水旅游,瞬间爱上了这座山水小城。  如今,王烨的酒吧已是小镇的网红景点,常有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我们的卖点就是休闲经济,让城里人从都市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享受一个轻松的午后。”  漫步在终南山寨,时尚民宿沿街而立,特色工艺品店鳞次栉比,热闹的小吃街上,吆喝声此起彼伏。近年来,这座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许多创客从西安、青岛等地而来,把梦想实现在山水之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不想来”到“来对了”,大巴山里的技能培训班火了

原标题:从“不想来”到“来对了”,大巴山里的技能培训班火了  新华社重庆8月5日电(记者陈青冰、杨仕彦)8月1日,城口县岚天乡首届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课正式开课。  起初听到要上课,岚天乡村民汪成军连连摆手。  “我民宿生意这么好,为啥要浪费时间上课?”   和汪成军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自江奉武2016年担任岚天乡党委书记以来,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岚天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振兴与脱贫工作同步推进,全面脱贫的同时,已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眼下暑期正值旅游旺季,来自四川达州、重庆主城等地不少人自驾过来避暑。以敬贤山庄为例,房间在8月初便已被预定了一半。有钱不赚反而去上课,这笔账明显“不划算”。   发现大家上课不积极,江奉武就挨家挨户去劝说,强调培训课的好处。“要让他们认识到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而过上新生活的重要出路是全民创新…

麻辣之乡的乡村振兴“三重奏”——甘肃陇南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原标题:麻辣之乡的乡村振兴“三重奏”——甘肃陇南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兰州7月30日电 题:麻辣之乡的乡村振兴“三重奏”——甘肃陇南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马维坤、张文静、程楠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花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吸引了一批大学生返乡就业,开启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小花椒驱动大扶贫  武都区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脆弱,但顽强的花椒适宜在此生长。  花椒,这种尝起来麻香醇厚的紫红色小颗粒,是火锅等美味佳肴的麻香之源,深受各地“吃货”喜爱。花椒还以独特的香麻口感“俘获”了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的味蕾。  花椒市场的巨大潜力,更让椒农种植热情高涨。  武都区花椒服务中心主任陈红岩介绍,2003年,当地政府将花椒作为摆脱贫困之策,引导致富能人规模化种植,创办合作社,并不断改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

秦巴山区硫铁矿区污染调查后续:白河、西乡两县整改

原标题:秦巴山区硫铁矿区污染调查后续:白河、西乡两县部署整改今年7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刊发了独家报道《陕西秦巴山区硫铁矿区污染调查》。报道刊发后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国内各主流媒体平台相继跟进。报道提到:日前,澎湃新闻在秦巴山区走访调查发现,汉江上游多条支流因硫铁矿采矿污染多年。虽然这些矿区已在2000年左右被政策性关闭,但因尚未进行生态修复或风险管控等措施,矿洞和山区深沟露天堆放的矿渣在雨水和泉溪的冲刷下仍源源不断的向下游输送磺水,不仅遭村民诟病对其吃水造成影响,而且还威胁着汉江流域的水质。安康市白河县凤凰村露天堆放的矿渣随处可见,有矿渣的地方流水就呈土黄色,PH值显示为强酸性。上述报道中提到了安康市白河县、汉中市西乡县境内部分水体遭采矿污染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白河县、西乡县近期均对这一环境污染情况有了最新部署。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安康…

国道G211重庆城口明通镇大塘社区段发生山体滑坡

原标题:国道G211明通镇大塘社区段发生山体滑坡7月22日,受连日降雨影响,国道G211重庆城口明通镇大塘社区段发生山体滑坡,城口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明通镇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巴山深处有人家》的路上,车载视频拍下了几米之外的惊险场景。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抢修,确保道路畅通。截至目前,该段道路已经能够单向通行。在此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近期降雨较多,在行车时要注意观察路况,保证出行安全。(总台央视记者 李洪淼)点击进入专题:南方多地暴雨引发洪灾责任编辑:张玉

陕西秦巴山区硫铁矿区污染调查

原标题:陕西秦巴山区硫铁矿区污染调查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江是长江九大支流之首。它流经陕西汉中、安康,进入湖北,如今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调水中心,它是重组中国水资源的重要水源区。在汉江流域上游山高沟深的秦巴山区,这里植被茂密,是汉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秦巴山区走访调查发现,汉江上游多条支流因硫铁矿采矿污染多年。虽然这些矿区已在2000年左右被政策性关闭,但因尚未进行生态修复或风险管控等措施,矿洞和山区深沟露天堆放的矿渣在雨水和泉溪的冲刷下仍源源不断的向下游输送磺水,不仅遭村民诟病对其吃水造成影响,而且还威胁着汉江流域的水质。 硫铁矿污染点位分布图。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制图 龚唯多位专家及官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若想治理磺水就要从源头治矿,但对于连片贫困的秦巴山区而言,缺资金仍然是治理缺乏动力的首要…

泥石流来临前村支书带全村逃命:保不了财产,要保你们命

原标题:泥石流来临前村支书带全村逃命:保不了财产,要保你们命  新京报讯(记者 朱必胜)四川丹巴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正在进行中。6月20日,核心灾区的村支书徐富顺讲述了17日凌晨带领村民疏散的经过。关州村支书徐富顺坦言,“财产我保证不了,生命尽最大努力保证。”  四川丹巴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正在进行中。丹巴县委宣传部  据初步统计,房屋倒塌损坏共161户。丹巴县委宣传部   四川丹巴半扇门镇关州村支书徐富顺称,40多岁的他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有种能够消雨的火炮叫震天雷,可以震动空气流通,以前有泥石流放3个震天雷雨就能停,但这次一共放了12个震天雷雨都没有停。梅龙沟沟口一个观测员给他打来电话称,他们那边已经涨水,石头像下雨一样往河里飞。  随后,徐富顺通知村民快跑,村民就都跑了出来。防汛期间,村里有6个监测员,从预警到组织撤离,都是这6个人做的。  关州村数…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