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

黄河,波涛滚滚,奔流不息。璀璨的华夏文明在此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此沉淀,人们唤它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自古以来,黄河又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因此,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黄河治理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誓言“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期间,就亲自前往兰考东坝头段考察黄河,并向地方干部询问黄河防汛情况。时隔5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南省,视察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等,并对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调研。70年前,黄河泥沙淤积,频频溃决,遍地泛滥,民不聊生。1946年,新中国还没成立,冀鲁豫解放区就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由此开启人民治理黄河的新纪元。70年间,人民治理黄河在一步步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行,强化水患治理,科学保护和开发,不仅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也为世界大河…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原标题:“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  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共有1300多万人受灾,4000余万亩土地被淹。7月20日,毛泽东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治理淮河第一期工程于1950年11月底开工。数十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战在治淮工程的工地上。1951年5月,中央治淮视察团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四面锦旗,分送到了治淮委员会和三个治淮指挥部,极大地鼓舞了治淮大军的士气。到1951年7月下旬,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这期工程共完成了蓄洪、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约19500万立方米(其中沟洫工…

“新疆三峡”主体完工 叶尔羌河流域将告别千年水患

原标题:“新疆三峡”主体完工 叶尔羌河流域将告别千年水患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5日电(记者关俏俏、赵戈)一项根治新疆千年水患的重大民生工程——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坝近日封顶,高耸的坝体矗立于喀喇昆仑山河谷,抵挡波涛汹涌的洪水,这意味着叶尔羌河流域将彻底告别千年水患。  记者从中核集团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了解到,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十三五”期间100个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09.86亿元,将在保证塔里木河生态供水条件下,发挥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  作为新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加之具有高地震烈度、高坝、高边坡以及坝基百米级深厚覆盖层等世界性设计施工难题,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被业内专家称为“新疆的三峡工程”。  全长1289公里的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流域内有400万人口,灌溉总面积超过650万亩,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也是新疆洪灾…

“利奇马”后 浙江临海城区大部分路段积水已退

原标题:“利奇马”后,浙江临海积水严重,市民买冲锋舟参与救灾临海市民孙先生说,他今年53岁,至少20多年没有见过严重成灾的台风。台风“利奇马”让8月10日的浙江省临海市几乎成为一座水上城市。面对灾情,除警方救援外,亦有市民购买20艘冲锋舟参与救灾。8月11日晚间,新京报记者看到,临海城区大部分路段积水已经退去,但仍有部分路段积水严重。台州府城城门“失守”,临海城区被淹8月10日,台风登陆当日,临海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位于临海的台州府城城门“失守”,并提醒当地居民注意安全。2001年6月,台州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海市政府官方网站显示,台州府城城墙具有千年历史,东晋之后又多次被扩建和修缮。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因台州府城城墙具有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而得以幸免。临海市民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一段视频显示,台州府城城墙根被淹,洪水从城门流…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