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起,“拉尼娜”或让地球凉快下来!不过也带来一个坏消息

6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减弱,在今年晚些时候转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回归”或使全球在经历创纪录高温后体验些许凉意。在全球多地正在经历夏季酷暑的时刻,联合国旗下权威机构作出的预测让人“松了一口气”。不过,即便从今年7月开始拉尼娜现象能够如期到来,给亚洲地区带来更多降雨和凉爽,但这种气候变化的模式也有可能带来更多飓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对此,泰国商务部已经“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农业可能遭受的气候影响。▲飓风天气虽然拉尼娜现象预计在短期内将给全球气候带来降温的影响,但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拉尼娜或将回归世界气象组织:符合自然规律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全球长期预报中心发布的最新预报显示,2024年6-8月期间,出现中性条件或过渡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均等(50%)。7-9月期间,拉尼娜条件的出现几率将增至60%;8-11月…

已致211人死亡!就连蚊子都消失了!死亡人数或被严重低估

近日,严重热浪侵袭印度,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摄氏度。据央视新闻6月3日报道,过去24小时内,印度奥里萨邦至少有45人死于可能与炎热有关的疾病。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上升至211人。连蚊子都消失了印度中暑死亡人数或被严重低估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媒体6月2日援引北方邦首席选举官纳夫迪普·林瓦的话报道,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最后阶段遭遇高温天气,北方邦至少33名选举工作人员1日中暑死亡,死者中包括安保和卫生保洁人员。印度气象局说,北方邦占西地区气温一度高达46.9摄氏度。林瓦说,北方邦伯利亚地区一名选民在排队投票过程中因高温失去意识,后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救治,不幸在抵达时已经死亡。路透社3日报道,3月至5月,印度发生超过2.5万起中暑病例。印度媒体说,目前中暑和因中暑死亡病例统计依赖于各地上报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过政府公布的数据。据…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结束迹象,拉尼娜或将“回归”

新华社日内瓦6月3日电(记者曾焱) 世界气象组织3日发布最新预测说,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世界气象组织说,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在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5次厄尔尼诺现象之一。2024年7月至9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为60%;8月至11月期间,这种可能性达到70%。厄尔尼诺现象是自然发生的一种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变暖有关的气候模式。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变冷有关。拉尼娜现象常出现在强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种现象都与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相关。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受温室气体影响,地球将持续变暖。该组织还表示,尽管受到2020年至2023年初多年拉尼娜现象的“冷却”影响,过去…

媒体:襄阳“迎客松”被砍,也砍伤了60年的风风雨雨

这棵树的存在,不仅是独有的、不可再生的风景,也是带有年代意义的标志物5月3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湖北襄阳扁山山顶上一棵60余年树龄的丝棉木被砍。这是一棵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树”,被人称为襄阳的“迎客松”。据报道,在扁山山顶,只有这么一棵树。其它树木都不能生长的时候,它还能生长,这棵树能活下来,就是大自然的奇迹。就此而言,这棵树也带有精神象征的意味。横遭此难,怎不令人扼腕。5月31日,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树没有完全被砍死,现在还保留有树根,林业部门正在对树根进行抢救。纵然如此,这棵树的命运也十分脆弱。谁也不能保证它必能起死回生。而且,即便可以活下去,“复活”后的树也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一切希望都系于“抢救”之上,期待能有奇迹发生。事件的发生引人追问,是谁要和这棵树的众多粉丝过不去,非要对它下黑手不可?此棵丝绵木既非红木,也非…

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要来了!这是给南方再“泼水”的节奏

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要来了!中央气象台预计,南海热带低压未来将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并且于傍晚到夜间将在广东西部沿海登陆。在热带气旋和切变线的影响下,南方强降雨来袭,局地有暴雨、大暴雨。另外,南海夏季风也爆发了!热带低压或加强为台风 明天将登陆广东今年第1号台风“艾云尼”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挥一挥衣袖,在太平洋上奔走了一圈,今天变性为温带气旋后被停止编号。这边刚停编,在海南岛东侧又有一个热带扰动活跃起来,从卫星云图上看其结构松散、云系庞大。今天下午,热带扰动已经加强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预计,该低压将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可能于12小时内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31日傍晚到夜间将在广东西部沿海登陆,预计登陆强度为热带风暴级。如果以热带风暴级登陆广东,这将是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1949-2019年大数据显示,常年首个台风登陆我国的平均时间是6月27日,今年明显偏…

央视大楼外“蜘蛛人”突遇大风,已平安撤离

5月30日下午,北京迎来狂风骤雨,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外,一群正在高空作业的“蜘蛛人”挂在半空中随风摇荡,让观者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据现场目击者反映,下午3时左右,原本是一片艳阳的天空突然变黑,一阵狂风大作,正在大楼外立面擦玻璃的十多名“蜘蛛人”挂在绳索上,在高空中随着大风荡来荡去。记者赶到现场时,“蜘蛛人”们已经提前下班离开了现场,从大楼的中间仍可看到从顶楼悬挂而下的绳索。下午4时许,不少员工从大楼里鱼贯而出,仍在议论此事。“我们是在楼里看到的,场面看起来很惊险,大家都感慨他们的工作很艰辛。”一位从大楼里出来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天的天气变化太突然了,这些‘蜘蛛人’高空作业时,公司应该安排专人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不然遇到大风天气太危险了。好在这些‘蜘蛛人’经验丰富,有安全绳索保护,很快就顺着绳索平安下来了。”园区内一名保洁人员说,这群“蜘蛛人”已经在这儿擦…

印度30年一遇酷暑“全国都红了”,最高温超50摄氏度,已有1.6万人疑似中暑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北部地区连日来遭遇极端热浪,局地最高气温已突破50摄氏度。根据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的说法,此次席卷印度的热浪为30年一遇的级别。由于全球变暖,这种程度的高温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了约45倍。目前,印度气象部门已对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建议民众注意防暑。印度男子通过泼水降温(图源:环球网)根据印度官方数据,上周末,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北方邦、古吉拉特邦、中央邦等至少17个地区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5摄氏度,甚至连平时相对凉爽的山区也测得40度以上的罕见高温。专家预测,此轮极端高温将持续到5月29日。德里等7个邦已发布红色预警,警示人群中暑可能性“极高”。数据显示,位于拉贾斯坦邦的珀洛迪26日最高气温为50摄氏度,是该国2019年6月以来测得的最高值。同样位于拉贾斯坦邦的久鲁曾于当时观测到50.8摄氏度的极端高温。从气温图来看,…

1号台风艾云尼陆地上生成,气候真的变了?

今天早晨,已经在菲律宾群岛内磨蹭多时的热带低压01W正式被日本气象厅“赐名”为艾云尼,宣布成为今年的第一号台风。在日本气象厅5月23日早晨发布烈风警报以来,该低压的烈风警报竟持续了三天,可以说,台风艾云尼是一个十分磨蹭的台风。一、1号台风艾云尼陆地上生成台风艾云尼过去一天里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虽然其一直处在菲律宾群岛内,看似受到岛屿地形影响,但雷达图显示,其甚至在菲律宾群岛内构建了一个风眼雏形,显示出即便身处群岛内也在显著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5月26日早晨8点,日本气象厅宣布其成为1号台风艾云尼时,日本气象厅所对应的定位显示台风艾云尼的中心正处在菲律宾吕宋岛上,这意味着,台风艾云尼是在菲律宾吕宋岛的陆地上获得命名,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台风在陆地上命名的情况少之又少,此次事件不仅引起了广大气象学界的关注,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网友纷纷感叹:“气候真的…

美国中部地区新一轮风暴造成至少11人死亡

央视记者获悉,当地时间5月26日,新一轮风暴袭击美国中部地区,导致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阿肯色州至少11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儿童。此外,龙卷风还造成了大面积破坏,多处房屋和电线受损严重。美国电力跟踪网站PowerOutage.us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6日中午,美国中部地区有近40万名用户断电。据美国国家气象局风暴预测中心称,最新的龙卷风警报将一直持续至美国东部时间16时,范围涵盖印第安纳州南部、肯塔基州中部以及田纳西州西部及中部,共影响约680万人。(央视记者 许骁)

黄山飞来石遭雷击多人受伤?目击者称遇多名伤者,景区:已封闭多个景点

5月25日下午,多名游客发帖称黄山景区内遭遇雷击,还有人受伤。26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从黄山景区获悉,当天因为大风天气,天都峰、飞来石等处已经封闭,目前尚未接到人员受伤的消息。25日13时12分,黄山气象管理处官方微博“黄山旅游气象”发布消息称,“强对流黄色预警信号:目前景区附近有较强回波生成发展,预计未来3小时内可能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发生,请各片、各单位注意防范。”有游客称拍摄到黄山飞来石附近因雷击导致的碎石。受访者供图上海游客尹女士(化名)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25日和同事一起爬黄山,下午3点左右在猴子观海附近就开始下雨,“但当时还没有很多雷声,但越往西走,雷声开始多起来,也看到了闪电。”尹女士在去西海大峡谷方向时遇到一声很响的雷,“工作人员说西海大峡谷属于雷区,我们被吓到了,就去了飞来石方向。”尹女士说,下午4点左右,她在去飞来石路上一…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