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前三季度GDP为52186.01亿元,同比增1.9%

原标题:山东前三季度GDP为52186.01亿元,同比增1.9%10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52186.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43.15亿元,增长1.6%,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1.16亿元,增长1.8%,比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271.70亿元,增长2.0%,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78.1亿元,同比增加32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夏粮喜获丰收,单产总产再创新高。总产连续2年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预计全省秋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呈“三增”态势,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蔬菜总产量5662.3万吨,增长2.3%。牛奶产量增长12.3%,禽蛋产量增长2.0%,禽肉产…

银川高新区:开拓创新重构发展新优势

原标题:银川高新区:开拓创新重构发展新优势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高新区”),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重点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风险防范化解、产业整合提升、科技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补短板、强基础、提品质,重构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银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助力园区经济增长  作为专业化园区,银川高新区无论是在产业集聚、业态发展,还是在单位面积产值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突破。1-8月,银川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43.83%,其中: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8.43亿元,同比增长46.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同比增长7.94%,企业完成纳税2.91亿元(含出口退税),完成去年全年纳税额的1.4倍。  银川高新区全年谋划实施的28个项目已开工18个,35家企业入驻基地开展经营活动。园区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围绕产业延链、…

山东阳信:小康路上“牛”起来

原标题:山东阳信:小康路上“牛”起来    听音乐、做按摩、喝温水、吃酒糟,走进山东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华阳现代化养殖场,几百头渤海黑牛正在“休养生息”,一个个黄色毛刷状的按摩装置整齐排列。该养殖场负责人杨晓瑞告诉记者,环境舒适了,牛的应激反应自然就会减少,肉质也会变得更好。下这样一番功夫,一头牛的纯利润要比普通牛高出好几倍。   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和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阳信县肉牛存栏27万余头,畜牧业总产值达550亿元。   从放牛娃、贩牛商人成长为牛养殖的专家、企业家,山东省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富见证着阳信肉牛产业的发展。2002年,杨广富成立广富畜产品公司,随着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杨广富投资4000万元建成鸿安优质肉牛养殖基地,生产“零药物残留”的“鸿安肥牛”。同时,他联合…

山东率先建成覆盖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

原标题:山东率先建成覆盖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山东已在全国率先建成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8个省级农高区为重点、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省国家农业科技园总产值1700亿元以上,进驻农业龙头企业总数1400多家;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0余个,柔性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名;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700余项,其中2019年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作用,将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为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绿色硅谷”,全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马文哲)

到2025年,突破6万亿元!浙江大力提升十大标志性产业链

原标题:到2025年,突破6万亿元!浙江大力提升十大标志性产业链    为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浙江省人民政府于近日印发《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    《方案》提出,浙江力争到2025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以上。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都有哪些?小布带你了解~  数字安防产业链       突破图像传感器、中控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补齐芯片、智能算法等技术短板,加快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产业中心。    形成以杭州为核心,宁波、温州、嘉兴、绍兴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到2025年,数字安防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链       突破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专用设计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专…

让企业离开上海、离开中国大陆?我们肯定不同意!这位74岁台商为何这么说

原标题:让企业离开上海、离开中国大陆?我们肯定不同意!这位74岁台商为何这么说  “让企业离开上海、离开大陆,我们怎么会同意?”台企广达(中国)制造总部董事长黄健堂听了直摇头。作为全球笔记本电脑与云端服务器生产商,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3%达到610亿人民币,全年总产值预计将超过去年。  作为在上海工作生活20余年的台胞,74岁的台商黄健堂亲历企业建厂、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在他看来,中央与上海推出的一系列充满含金量与含情量的惠台政策,让他对扎根上海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在这里增加投资,引进高附加值生产线。”  惠台政策体现上海特色  数据显示,台湾排名前1000企业中,95%在大陆投资,而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上海台协)会长张简珍介绍,作为大陆台胞居住最密集地区,上海台商累计有1.4万多家,累计合同台资400多亿美元。尽管遭遇疫情,目前本市生产型台…

上海发布临港新片区发展蓝图

原标题:上海发布临港新片区发展蓝图    本报上海8月20日电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初步形成“五个重要”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初步体现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载区的综合优势。   《行动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150亿元;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300万标箱。在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累计新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机构1500家以上。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里,耕海牧渔变了模样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里,耕海牧渔变了模样  “蓝色”发展引擎牵引,广西沿海发展走上“快车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里,耕海牧渔变了模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北梦原  刘小燕  一场阵雨,将广西北海侨港冲洗一新。林立的楼房和整洁的街道环抱着侨港的渔码头,上百条渔船挤满水面,静静地等待开渔。每年,这些渔船能为镇上1.8万居民带来10多万吨渔业产量,总产值近20亿元。  侨港以西100多公里外的龙门港镇,钦州湾上碧波万顷,连片的蚝排随波起伏,如缎带般绵延至海天相接处。每年,超过27万吨的大蚝产量为这个被称为“中国大蚝之乡”的城市带来超过30亿元产值,带动6万蚝民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超过13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海洋能量加速释放。在“蓝色”发展引擎的牵引下,越来越多的沿海群众走上了奔向小康生活的“…

山西四县入选全国试点!

原标题:山西四县入选全国试点!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  8月11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评审结果公示名单。在全国110个试点县(市、区)中,山西四县入选,分别是:太原市阳曲县、吕梁市临县、运城市万荣县、长治市长子县。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特别是生鲜农产品连续多年以高于电商整体增速快速增长,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还较低,农产品电商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与农民发展生产、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

【省科技厅】我省藏医药综合实力全国居首

原标题:【省科技厅】我省藏医药综合实力全国居首  记者从7月31日召开的青海省中藏药发展研究科技专题研讨会获悉,截至目前,我省藏医药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占我国藏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5%,藏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之首。  我省是藏医药主要发祥地,历史悠久、特色明显。近年来不断加强科技在中藏医药产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科技部、中科院、青海省科技厅和相关部门以及藏医药企业的累计资助各类中藏医药科技计划项目160余项,总投入科技专项经费近5亿元,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发平台,产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省中藏药生产企业41家,占我省医药企业的80%,拥有338个中藏药品种,416个中藏药批准文号,安儿宁等4种上市中藏药单品产值过亿。  省科技厅厅长莫重明表示,青海省中藏医药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关部门将推进中藏医药…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