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底色

原标题:老兵的底色    本报记者 孙潜彤   96岁的孙景坤身子骨已大不如前,表达吃力,耳朵也背。可是凑到耳边跟他大声说抗美援朝的故事,老人的双眸就亮了起来,进而润湿。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每一次钩沉往事都仿佛揭开伤疤那样锥心刺骨。退伍几十年来,孙景坤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立功的过往,跟儿女念叨一句“那些牺牲的战友啊”,已然老泪纵横。战火压顶的真实残酷,远非电影所能描摹,所以,老兵孙景坤不看战争片。   72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战功无数。   70年前,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家乡就在辽宁丹东的孙景坤毅然告别家人,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九蹈死地犹未悔。受伤回国治疗的孙景坤本可以静养,但他主动拔掉针管三度奔向前线,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   而1952年10月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

天地能知许国心

原标题:天地能知许国心    辽宁丹东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战场上英勇杀敌、转业后退守田园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事迹近来为人们所熟知。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年后的今天,这位96岁老英雄身上的战斗精神、使命担当、坦荡襟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英雄并非没有恐惧,不过为了祖国,他们选择向死而生。学习孙景坤,要学习他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祖国南疆到朝鲜半岛,他亲历战斗无数,腿上至今仍有一颗没有取出的子弹……正是有了成千上万像孙景坤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才使得我们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国军”,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的安全和尊严。   英雄并非不知疲倦,不过为了未来,他们选择永不停歇。学习孙景坤,要学习他建设祖国、热情如火的使命担当。从部队转业,他主动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当起了村里的大队长,几十…

彭清华会见黄继光烈士家属、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及歌剧《同心结》主创团队

原标题:彭清华会见黄继光烈士家属、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及歌剧《同心结》主创团队来源:四川在线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10月16日晚,以反映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的复排歌剧《同心结》在四川大剧院首演。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会见黄继光烈士家属、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及主创团队并观看演出。  黄继光烈士是我省德阳市中江县人。红色经典歌剧《同心结》,以曲折生动的情节讲述黄继光及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歌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唱响了讴歌英雄的正气歌。此次复排在保持原有艺术本体、艺术规格和高品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演绎,利用新的配器技法,进一步增强了宏大叙事的艺术魅力、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观众在观看演出中无不被黄继光的精神所感染,现场频频响起向英雄致敬的掌声。  …

参考视频丨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老兵访谈录

原标题:参考视频丨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老兵访谈录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参考消息报社和新华社辽宁分社自今日起联合推出“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大型融媒体报道,与读者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重回炮火连天的战场。

志愿军通信兵王成信:“我依然把信寄了出去,那是战友最后的愿望”

原标题:志愿军通信兵王成信:“我依然把信寄了出去,那是战友最后的愿望”  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 (文/李铮)  “小伙子,加个微信,方便联系。”以这样的方式,与85岁的志愿军老兵王成信相识,记者惊喜而敬佩。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的王成信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几十万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就是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今天国家强大了,我这老头儿也不能落伍,要跟上国家的步伐,在心里把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战友唠唠。”  身边备了两箱手榴弹  1950年,15岁的王成信离开家乡辽宁瓦房店辽南建国学院到东北军区通讯学校学习收发电报。学了半年,朝鲜前线各部队急需报务员。王成信和其他九名战友被分配到了第39军。  “背着一件行李、一个水壶和一个干粮袋,就跟着去了朝鲜。”王成信说,他们都是15岁到18岁的新兵蛋子,到达朝鲜的落脚点后就被通知自己找部队。“因为每天前线部队都在运动作战,不知道部队在…

今天,七位抗美援朝老兵走进上海武警军营……

原标题:今天,七位抗美援朝老兵走进上海武警军营……  “敌军的炮弹像雨点一般倾泻在阵地上,我的战友们纷纷倒下,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阵地上剩下的仅有几个人……”今天上午,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武警上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礼堂内举行。授课的是松江区抗美援朝参战老兵沈秋生。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讲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沈秋生依然慷慨激昂,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将官兵带到了70年前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今天,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与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组织开展“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主题活动,邀请松江区7位抗美援朝老兵走进军营,共同纪念70年前的伟大胜利,激励官兵牢记神圣使命,向着先烈未竟的事业前行。  上午10时许,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两代军人的注视下冉冉升起。该支队政委汪江介绍,本次主题活动…

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原标题: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话剧《上甘岭》剧照《环球》杂志记者/刘娟娟阳光帅气的硬汉、身手矫健的攀爬翻滚、让人身临其境的爆炸场面……这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一部在舞台上现场演绎的话剧。庚子之秋,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迎接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话剧《上甘岭》开启了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巡演。上甘岭的故事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抗美援朝记忆,那部同名影片是镌刻在一代代人心中的经典,主题曲《我的祖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动人。但话剧《上甘岭》并不是一部观众普遍观念里的“献礼剧”,从每场演出都有的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爆炸场面便能看出其野心。几位主创人员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上甘岭》不是“献礼”节点的昙花一现,而是要作为保留剧目长期演出,并且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上甘岭精神的传承在话剧《上甘岭》的艺术总监、编剧兼主演黄宏的脑海…

国家记忆推出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标题:国家记忆推出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于10月12日起在CCTV-4晚8点档黄金时段连续播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海报该片高度还原并全面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历程,详细讲述了党中央艰难决策,志愿军秘密赴朝,历次重大战役,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凯旋归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及部分志愿军英模、战斗集体和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纪录片以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首次全景、真实、权威地披露了决策内幕和历史细节,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与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高超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战斗友谊;以及志愿军指战员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锻造出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一精神在中国后来的社…

写在三八线上的家书 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原标题:写在三八线上的家书 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图为谢伟礼写的最后一封家书。(资料图片)  “今天已是10月6日,这封信上段是在9月28日写的,现在才接下去写,时间实在是太紧迫,军邮也很不方便。多少天我们同日月相伴,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我们不能有光,敌机在头上盘旋……”  “阳历新年我们是在大雪纷飞向南挺进的路上度过的,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居民谢倚蕴家中,保存着十几封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书信。祖母去世前,它们被慎重地交到谢倚蕴父亲手上。2018年,84岁高龄的父亲又把这些书信交托给了谢倚蕴。泛黄的信笺头上是一排红色印刷字“庆祝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信…

辽宁:红色旅游持续走俏国庆假期

原标题:辽宁:红色旅游持续走俏国庆假期  新华社沈阳10月8日电(记者赵洪南)今年的国庆假期,辽宁红色旅游持续走俏。人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加上各地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使得红色旅游成为这个假期出游的热门主题。  很多游客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温抗战历史。在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弹痕累累的残历碑前,人们驻足留影。  博物馆为国庆假期推出的“家国情怀映月明”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博物馆服务中心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工作人员录制的“家国在心”视频,邀请观众送上节日祝福,用真挚的语言向祖国表白。同时,博物馆参观前台还为观众免费发放“抗战名将的家国情怀”诗选卡。  来自上海的游客陈恩良在参观结束后说,看到革命前辈们战斗的印迹,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沈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