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简史|回家,烹一桌乡愁

告别壬寅,我们终于迎来了癸卯年。很多人去年的年夜饭,还是在工作的城市度过,不能回老家和家人团聚的这一夜,终究如一碟没有饺子的醋,空有酸涩,没有仪式的内核与满足感。今年终于踏上返乡之路的我们,将回到熟悉的温度和海拔中,围炉团坐,相守夜欢哗。在中国,没有哪一顿饭比年夜饭更有象征意义。无论战乱还是和平,无论贫穷还是富足,中国人总是会在这一天,一家围坐,吃一顿年夜饭。任时代变迁,岁月洪荒,这一顿饭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犹如一个“恒定之锚“,从一餐饭之中,可以了解中国性格。不论你在哪里过年,一大口且以大口组组长小宽的这篇这篇《年夜饭简史》祝大家兔年春节愉快!01.1910~1949春节之食1910年春节,宣统二年,末代皇帝溥仪那年四岁。按照惯例,皇室会在太和殿举行国宴,招待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出于礼节,皇帝只会亲临而不进食。宴会菜品极尽奢靡,据记载,“太和殿大宴原设宴桌210席,…

中俄人员往来恢复,绥芬河迎3年来首批入境旅客,“重拾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图片 今日绥芬河 图黑龙江绥芬河公路口岸暂停了近3年的旅检通道重新开启,于1月11日迎来了首批152名通关入境的旅客。据绥芬河市政府网站消息,恢复旅检通关后,入境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入境,无需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检测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根据相关政策,入境人员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消息称,绥芬河口岸将分阶段有序恢复两地人员正常往来,逐步、有序、全面实施通关。关于人员出境事宜,绥芬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1月7日公告提到,人员出境相关规定将在中俄双方形成一致意见基础上及时公布。出入境人员要严格遵守中俄双方法律规定。1月11日,绥芬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再发通告称,市疫情…

“大言不惭”!中国驻法大使馆发文驳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0日发文《当西方一些人谈论“普世主义”时,他们在谈论什么?》日前,法国《世界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自由,战斗继续》,大谈西式民主(亦称自由民主制)的“普世性”,为有关国家“人民反抗威权统治”摇旗呐喊,呼吁欧洲作为“自由和法制堡垒”肩负起自身责任。文章竭力渲染“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打着“普世主义”的幌子鼓吹“西方优越论”,企图霸占民主自由定义权。西式民主并不“普世”,将其同“普世价值”划等号本身就是偷换概念。从时间上看,西式民主脱胎于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距今不过300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倏忽一瞬。即使我们根据流行观点,将民主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腊,那么自古罗马帝国建立到中世纪结束的漫长岁月里,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在西欧早已湮灭。从空间上看,根据《世界报》文章引述的瑞典研究机构V-Dem统计,当今世界只有34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仅…

浙江致信全省防疫一线人员:疫情高峰即将到来 打赢最后这场战役

全省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同志们:平凡铸就伟大,艰难方显担当。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侵袭特别是奥密克戎病毒的迅速扩散,全省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新闻记者、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群众,讲大局、求大我、弘大德,主动请战、连续作战、忘我奋战,以实际行动缓解群众所急所需,用点滴付出守护万家平安,书写了同心战疫的感人故事,树立了疫情防控的英勇群像,展现了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的浙江情怀。三年来,从核酸检测到疫苗接种,从流调溯源到物资保障,从发热门诊到重症病房,你们用一件件被汗水浸湿浸透的防护服、一张张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脸庞,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忠诚诺言。三年来,你们克服重重困难,拖着疲惫身躯,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用默默的负重前行,消除了百姓的担忧和恐慌,换来了无数人的岁月静好,践行着“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质朴真情。三年来,你们有的顾不上…

又一位大师走了!他出的书,时髦青年曾人手一本

柳鸣九常常自比为“浅水滩上的芦苇”。作者:许晓迪编辑:付玉梅法语翻译家柳鸣九15日凌晨在京逝世,享年88岁。2017年,《环球人物》记者在医院见到柳鸣九。老人身体虚弱,几乎没有力气站起身来。拍照时,他坐在沙发上,微微抬头,斜看向窗外,眼神明亮,若有所思,一如30多年前在法国文学家萨特墓前的留影。当年,47岁的他初次访法,意气风发;如今,相比不少仍然举步轻捷的老同学、老同事,白发苍苍且“被帕金森氏收归门下”的他,衰老得有些快。他似乎把自己“用”得太狠了,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编书、译书、写书,把全部的学识和岁月都化为书柜里的一册册著作:从《法国文学史》《巴黎对话录》,到《雨果文集》《加缪全集》《盗火者文丛》《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他的论著和译作结集为15卷的《柳鸣九文集》,共计600多万字。距那次见面不久前,柳鸣九又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程:秉笔直书,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望…

2019年的中国电影有多厉害 疫情三年后我才突然看明白

“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山歌·作者不详「逝于时间的旷野」出自作品:《四个春天》……01.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眼睛一闭一睁,这就又到年底了。前阵子闲来无事,翻了翻APP上的购票记录,发现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今年居然一次电影院都没去。上次看片儿,还是去年的《爱情神话》。原因,想必大家都懂。表面上看,是行动受限,往深了说,是即便不受限,也没什么片子能勾起你进电影院的欲望。疫情头两年,还有现象级电影出来。今年国产片像个一夜间老去的交际花,再也不能使诸位看客多瞅一眼。无数的撤档、延期和失踪,也令往昔追逐它的人们感到寡淡无味。然后我突然想到了2019年。本来在2018年“税务风波”后,圈子里奔走相告,说影视寒冬要来了,诸位把被子准备好,实在不行买辆车去送外卖吧。结果现在你回头看,2019年的中国电影,反而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一年,有所谓“科幻元年”“国漫…

18线小县城的职场没有秘密 但人人有副业

撰文|刘小云小县城的职场,三人合起来还比不上我之前一线城市的工资2020年,我辞掉了大城市3年多的工作回到了山西老家。这是一个北方50多万人口的农业县,除了几座煤矿,大部分人都靠种庄稼为生。我们山西人很恋家,出去的很少,我算个特例。当年上大学时豪情壮志,以为凭借努力能在广东落地生根,没想到混了七八年还是回来了。确实卷不动了,临辞职前一个月我夜夜失眠,开始便血,最后一次加班实在顶不住了早走了半小时,leader在群里阴阳怪气,觉得有些人工作不饱和,我一气之下和他争辩了几句,最后双方不欢而散,我提了离职。说实话,回村后每看到熟人询问近况,我都想逃避。铩羽而归的挫败感包围着我,后来索性就不出门,在家写稿子度日。家里人看我越来越封闭,开始想着法儿的哄我出去上班重归人群,他们四处打听哪里招工,最后还真给问到了,我们附近的一个大型钢材厂宣传部要人,听说工作不忙,还有双休。我是…

风声|《孤独星球》中文版前主编谈停刊:为何这是必死的结局

作者|王宾《孤独星球》杂志前主编近日从朋友圈内获知消息,《孤独星球》杂志明年起将在国内停刊,虽有些感慨,但并不惊讶。笔者在2020年担纲这本杂志的主编一职,后因各种原因离开。如今回头遥望,留下的恐怕只是些美好回忆和冰冷的现实。虽然我也在朋友圈留言,回忆当时制作第100期纪念刊的点点滴滴,亦有一众好友捧场安慰,但从热度和声量来看,仅限于旅游圈内,并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面孔在我两年前担纲主编时就不曾订阅过一期杂志。当然,这不是要“怪罪”哪一位朋友,也无意将杂志的关停归咎于被疫情拖累的旅游业。虽然说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几年的旅游业哀鸿遍野已经不算新闻,但如果从一个曾经的旅游杂志主编的角度回头审视这本纸媒的无声坠落,还是有一些话想说。而我最想表达的是,纸媒的内容和设计支撑不起读者的持续热情。平心静气想想,那一年自己主导的杂志有哪一期上市后让读者竞相传阅购买,答案恐怕是没有…

一年多五次暂停,百余天静默,我离倾家荡产只有一米

今天立冬,按照秋收冬藏的传统,进入冬天,就该积蓄力量休养生息了。但对于大多数郑州人来说,恐怕不行。从去年720开始,这座城市可谓多灾多难、祸不单行。特别是疫情原因,过去一年多,我们的生活最少被五次按下了暂停键,每一次重启,当你撸起了袖子,还未来得及加油,猝不及防的静默就悄然而至。自动播放那么多人需要还房贷、车贷、信用卡,以及拆东墙补西墙的各种网贷,那么多的家庭开始发愁下月的锅是不是还有可下的米,那么多小公司的员工都在担心老板会不会出去找工作。这个时候,岁月静好里的“郑州加油”是不是苍白无力?民生多艰的残酷现实是不是比“错过了十八岁女儿的成人礼”更让人揪心。资深餐饮自媒体人谭野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我离倾家荡产只有一米的距离》。这是疫情开始之初部分餐饮老板的感慨,三年的时间,恐怕会有更多的行业和更多的人,对这句话有了更为切肤之痛的共鸣。无论如何,…

百岁“老顽童”去世!你童年的快乐都是他给的

岁月面前不弯腰,大病面前不低头,他拥有的是一颗快乐童心。作者:楼乘震 魏宇编辑:许晔9月22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在睡梦中离世。很多人或许对这个名字并不那么熟悉,但提起《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小熊维尼》……谁都不陌生。而将这些经典童话带入中国的人,正是任溶溶。这位童心永驻的快乐“老顽童”,不仅搞翻译,也搞创作——陪伴了几代人童年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便出自他的笔下。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曾说:“任溶溶改变了中国的儿童文学。”2013年,《环球人物》记者曾专访任老。当时,他住在上海泰兴路任家的老房子里。房子是1942年他的父亲为了他读书方便,花好几根金条所购。此前听说这一片要拆迁,80多岁的任溶溶伤心不已,跑到好友草婴家大哭一场。好在最后没拆成。那次采访前两年,一场大病让原本喜欢出门的任溶溶闭门不出,并谢绝了几乎所…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