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八大困境,别假装看不见

“对妇女、儿童保护的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真实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我们的底线保护。”刚刚过去的妇女节,让人感叹社会风气似乎真的发生了变化。少了把圈钱写在脸上的营销,多了对性别问题现状的探讨,以及正视女性需求的呼吁。但这就足够了吗?我们搜集了过去在各种热搜榜里的标签、事件。就业歧视、婚姻生育、女性安全、网络暴力、家暴案件、性别文化、性教育、妇儿买卖,带着这八个方面的议题与公共事件,采访了陈碧。陈碧长期参与公共写作,在各种媒体专栏撰文普法。她谈论过的议题,几乎涵盖了上述的所有方面。她的编辑称她为“法制组的黄药师”——她很少释讲复杂的法理,也几乎不炫耀专业术语,而擅长用法的一条线,穿起古今中外的案件。以下是八个领域的相关议题,以及我们与陈碧的对谈。希望这些具体的武器,能帮助你保护生活方方面面的自由。希望这份武器,被更多女性看见,并且学习使用。有关就…

敢在香港骚扰女性,这就是下场!

五十七万港漂都在这儿今天是什么日子?三八妇女节!热搜(图:微博)内地的小伙伴有福了,女性员工可以放半天假!圈妹在香港只能流下羡慕的泪水……不过,香港虽然不放假,但不代表香港不重视女性,女性在香港社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比如香港曾经有过女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前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图:网络)香港警队里有18%都是女警,是世界上女警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其中甚至有从全职妈妈转型成为女警的。并且,性别不耽误她们在警队里升职,香港曾经出过好几位警队“二把手”,也就是女警务处副处长。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刘赐蕙(图:网络)港剧里的女主形象也是独立干练、能力很强。当然,香港的女性地位还不光体现在这些方面,可以说香港整个社会、从政府到民间,都在保护女性!遇到歧视直接告!先来看看香港政府是怎么用法律保护女性的。首先,香港有《性别歧视条例》,在香港性别歧视是违法的!性…

小镇里没有女性主义

小镇女性的困境,不是女性主义能简单解决的。2021年,媒体人易小荷创业失败,同时遇到中年危机,她视写作为生活出口,下决心要写一本能留下来的书。她把家从上海搬到了老家下面的一座小镇,只身生活一年多,为一群小镇女性写了本书《盐镇》。在书里她如实记录了她们的生命故事,从九十岁的婆婆到十七岁的青春期少女,每个小镇女性几乎都直面婚姻和贫困,以及家庭男性成员的暴力。何为女性主义,易小荷认为是自由地选择想要的生活,在她眼里,小镇没有女性主义者,她们受到了太多束缚,见不到更宽广的世界。她们也从未提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谈论更多的是生活最具体的烦恼。易小荷希望自己的出现让她们发现,一个女性如果不结婚也能活得很好。她经常问那些女性,为什么不离婚呢?不过她反复强调,女性的困境更多是结构性问题,她也没有答案。她能做的就是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以下是易小荷的讲述:我去仙市,就是想写书。…

“男德班”探访录:男人应该怎样做伴侣?

点击观看视频《“男德班”探访录》妇女节前夕,8年后重启的“男德班”迎来了在北京的第一次线下授课,《中国慈善家》实地探访。“男德班”,正式名称为“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男性工作坊”。此次工作坊共有9名学员,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59岁。在他们当中,有未婚青年,也有孩子的父亲,有曾经的家暴者,也有没有时间顾家的生意人。有些人是自愿加入,还有些人是妻子为其报名。三天的课程以互动为主。第一天,学员们在相互介绍后,被分为两人一组,并被要求深情凝视对方,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及传统的性别文化带来的伤害。后两天的课程围绕两个学习版块展开,一是关于好伴侣,二是关于好父亲。好伴侣的部分要学习如何和爱人沟通、如何拒绝家庭暴力、如何做家务、同伴侣协商是否要孩子、进产房陪伴侣等。好父亲部分,则包括婴幼儿护理、与孩子相处等。除了模拟一些日常的家务活动外,学员还被要求肚子上绑上水袋设身…

中国离婚诉讼里的法官、家暴和男女不平等

人的公共生活需要明亮的对话。我们试图通过访谈直接进入知识人的内心和大脑,展现他们的个性与风格、思考和洞见。相比单纯的书,你会看到和理解一个鲜活的人。2004 年,贺欣在一个基层法院做调研时,一位法官对他吐槽法学教育的问题,说长期以来法学教育奉行“本本主义”,几乎不触及实践中运行的法律。“有哪位老师教过,法院对首次来离婚的当事人基本都是说不的,第二次以后才会准予离婚。”这位法官接着解释,因为一审不判离的做法增加了结案数量,照顾了法院工作量考核的要求,又避免了当事人因对判决结果不满而提起上诉和上访,所以才形成了规律。贺欣听后十分触动,觉得太神奇了——这和婚姻法课堂里只讨论“感情是否破裂”作为离婚标准相去甚远。他立马去资料室找案卷研究,旁听离婚案件审理,希望印证法官的说法。这也成就了他第一篇关于离婚问题的论文《离婚法实践的常规化:体制制约对司法行为的影响》。后来…

上野千鹤子:难道只有给所有男人去势,才能彻底防范家庭暴力?

编者按: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距今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曾一度被认为是“私事”和“家务事”的家庭暴力事件,曾一度完全遮蔽于屋檐之下的暴力、挣扎与痛苦,在过去的七年里似乎正慢慢走入公共视野,我们一次又一次关注和投身互联网讨论与互助,但暴力的阴影仍笼罩在无数家庭之上,无数次上演、重演甚至在代际间传递。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媒体应该如何探讨家暴?对家暴的公共介入到何种程度,才能对受害者提供所需的保护?社会公共话语在讨论家暴时,有哪些有意的或下意识的概念混淆与边界模糊?“女人也会打男人”的说法与男性暴力相比,为何毫无对称意义可言?男性的暴力是天生的吗,其本质是一种占有欲吗?为何作为施害者的男性会倾向于将自己描述为一个受害者呢?这些疑问,也是日本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所关注和好奇的。在和日本临床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的对话中,上野千鹤子…

湖北首个反家暴三方协作机制建立 剑指家暴案取证难、惩戒震慑力不足

2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与区公安分局、妇联联合签署协议,建立“反家暴三方协作机制”,旨在解决家庭暴力案件隐蔽性强、固定证据困难、惩戒震慑力度不够等问题。反家暴协作机制建立后,妇联将设立家庭暴力投诉热线,公安分局进一步加大家庭暴力警情处置力度,法院在受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后24小时内与公安机关完成出警记录、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的移送。该机制明确法院、公安及妇联均做到及时即刻处理发现的家庭暴力案件。区公安分局、妇联可以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将在4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对于情况紧急的,将在24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在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的24小时内必须向当事人送达到位,必要时还可以向当事人所在地区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学校等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此外,除了保护好家庭暴力案件受害人的隐私之外,机制还特别要求法院、公安…

为博取同情吸粉,女子与前夫摆拍家暴视频,被拘10日

2月25日,安徽阜阳。经查,23日,女子谭某为博取同情吸粉引流,与其前夫摆拍家暴视频,并在直播时谎称报警,误导公众。25日,女子谭某拍视频道歉,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模仿她。目前,谭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十日。自动播放

女子与前夫摆拍家暴视频被拘10日

2月25日,安徽阜阳。经查,23日,女子谭某为博取同情吸粉引流,与其前夫摆拍家暴视频,并在直播时谎称报警,误导公众。25日,女子谭某拍视频道歉,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模仿她。目前,谭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十日。自动播放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