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罐匠”母先才的非遗传承“执念”

类别:资讯动态_最新资讯   时间:2020/7/25 0:14:56   点击:268   标签:“窑罐匠”母先才的非遗传承“执念”

原标题:“窑罐匠”母先才的非遗传承“执念”  新华社贵阳7月24日电(记者刘智强)在“窑罐匠”的手中,一坨瘫软的泥就能制成一个精美的花瓶。每年12月份,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的母先才,开始寻地挖泥,浅到20厘米,深到8米,挖够8万斤,储存使用一年。  今年52岁的母先才是贵州省级非遗花茂土陶的第四代传承人。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花茂村一带便开始有人使用白泥烧制陶器。20世纪80年代,土陶业曾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  而今,母先才开设的母氏陶艺馆却成了村里现存唯一的陶艺作坊。严峻的传承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总向人说,他的心底有份“执念”——花茂土陶未来的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要让更多人学会制作土陶。  走进母氏陶艺馆,一股淡淡的土腥气扑鼻而来。做土陶近40年,母先才的手较常人偏硬,布满老茧。坐在快速转动的电动拉坯机前,只见他的手微微一动,一块泥很快变…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